欢迎光临南京市江宁区禄口第二小学网站今天是:

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两组建设>>备课组>>中年段>>语文组>> >> 正文

四年级语文集体备课(四)

四年级语文集体备课(四)

年段

四年级

主备人

周巾智

时间

12.2

地点

录播教室

课题

《王戎不取道旁李》

备课组长

丁文清

主题

聚焦小古文,生长思维力

本年段课标解读:

因为这是一篇纯粹的古文,因此在教学时,教学生理解古文大意和朗读技巧是十分有必要的周老师这节课带领孩子们逐句断句、朗读、理解,以精读理解字意,再到句意及全文的理解,直至能够熟练的复述故事情节。在解决了文章中难理解的三个“之”字后周老师又让孩子通过朗读分析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孩子们都能答出“善于观察思考”的答案,这样文章中蕴含的哲理也就显而易见了。

体现主题的设计:

第二句: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王戎不动。谁愿意来试一试?

多子折枝是什么意思?见过成熟的李子吗?(PPT出示李子成熟的图片)看到了什么?

宋代词人李师中有一句词描写的是荔枝成熟的样子:“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PPT出示:道旁_______,诸儿________。)瞧瞧这李子成熟的样子,谁来填一填?(学生填写恰当即可,不追求押韵。)

唐代诗人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中有句诗:“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鲜花把枝条都压得低垂了。(PPT出示:道旁李树李子___,___________压枝低。)谁来填一填?(要求同上)

“千个万个”李子都把枝条压弯了,这就是——多子折枝。

(1) 这句中的竞是什么意思,相机指导竞的书写,走是什么意思?

(2) 第二句的“之”指的是?李子。你们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可真棒啊!

(3) 面对多子折枝,诸儿是怎么做的,那么王戎又是怎么做的?相机板书

(4) Ppt展示李子,请学生演诸小儿和王戎,相机指导朗读,读出人物的不同表现。

第三句:那么为什么面对诱人的李子,王戎却不动呢?

出示第三句: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请学生翻译一下,这里的之是什么意思,你是如何知道的?那么问的是什么事呢?又是谁回答呢?

今天呢,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文言文方法,叫补充,你们看,古人说话非常简洁,我们在翻译的时候巧妙地运用补充的方法可以让我们的句子更完整。

老师还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李树多子→人们不摘→此必苦李。王戎的推测有理有据,真是聪慧呢。孩子们,你们也来推测一下:树在道旁而______ ,此必甜李?”通过王戎的话,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指导朗读,读出肯定的语气。

最后一句:取之,信然   谁来试一试?

这里也有一个之,你是怎么知道这个意思的?相机加入补充的方法,指导朗读。

本课的中心问题

你觉得王戎是个怎样的小孩?

研讨记录

B6E1D100E3D1A8D2CF1C8ABC5DF588C4

教学设计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重点指导“戎”“竞”的读音和写法。

  2. 借助注释,读懂小古文、把故事说得生动有趣。

  3. 明白为什么说“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由此感受王戎的聪慧。

教学过程:

一、看图猜历史故事

1.同学们,中国古代历史中出现了许多神童,他们很小的时候就有超过常人的智慧。(1)第一张图片:你们看这是谁?他在七岁时就能干什么了呢?(PPT出示:骆宾王七岁,能_______。)(2)请看下一张,谁来填?(PPT出示:曹冲七岁,能________。)(3)这一张呢?(PPT出示:司马光七岁,能________。)

2.我们今天再来认识一位古代的小朋友,他的名字叫做——王戎。齐书写王戎的名字,讲解戎是个生字,且出示他的资料,他七岁,便能——(齐读)不取道旁李。书写课题。

二、初读课文

  1. 读课题,解课题谁来读课题?请生读,齐读课题是什么意思呢?

不取:不摘;李:李子。道旁:路旁。你们听过这个故事吗?那你知道这个故事最早出自哪里吗?《世说新语.雅量》。2.请学生自由读三遍,然后请生读,指导读的正确,再展示断句,再请生读,读出节奏、停顿。

二、针对性学习

  1.      理解小古文

想要理解小古文,遇到不懂的地方,怎么办?可以运用哪些方法?根据注释或根据平时学习的经验猜一猜。

(5) 自己结合注释,试着说说这个故事。遇到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可以标注出来,待会儿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

*第一句: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1)谁来说说第一句。老师通过你的翻译知道了尝是曾经的意思,那你这怎么知道的?“诸”是个生字,注释里没有它的解释。你们知道它的意思吗?

(2)指导朗读

*第二句: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王戎不动。谁愿意来试一试?

多子折枝是什么意思?见过成熟的李子吗?(PPT出示李子成熟的图片)看到了什么?

宋代词人李师中有一句词描写的是荔枝成熟的样子:“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PPT出示:道旁_______,诸儿________。)瞧瞧这李子成熟的样子,谁来填一填?(学生填写恰当即可,不追求押韵。)

唐代诗人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中有句诗:“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鲜花把枝条都压得低垂了。(PPT出示:道旁李树李子___,___________压枝低。)谁来填一填?(要求同上)

“千个万个”李子都把枝条压弯了,这就是——多子折枝。

(6) 这句中的竞是什么意思,相机指导竞的书写,走是什么意思?

(7) 第二句的“之”指的是?李子。你们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可真棒啊!

(8) 面对多子折枝,诸儿是怎么做的,那么王戎又是怎么做的?相机板书

(9) Ppt展示李子,请学生演诸小儿和王戎,相机指导朗读,读出人物的不同表现。

第三句:那么为什么面对诱人的李子,王戎却不动呢?

出示第三句: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请学生翻译一下,这里的之是什么意思,你是如何知道的?那么问的是什么事呢?又是谁回答呢?

今天呢,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文言文方法,叫补充,你们看,古人说话非常简洁,我们在翻译的时候巧妙地运用补充的方法可以让我们的句子更完整。

老师还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李树多子→人们不摘→此必苦李。王戎的推测有理有据,真是聪慧呢。孩子们,你们也来推测一下:树在道旁而______ ,此必甜李?”通过王戎的话,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指导朗读,读出肯定的语气。

最后一句:取之,信然   谁来试一试?

这里也有一个之,你是怎么知道这个意思的?相机加入补充的方法,指导朗读。

2、再读小古文

3、解决了难理解的部分,谁再想来说说这个故事?

     我们可以发现,小古文是短小精炼的,一篇小古文省略了许多内容,如果想要把这个故事说得非常生动、吸引人该怎么办呢?加入想象,想象人物说的话、做的动作,人物内心的想法。比如可以在哪里增添?

看到又大又红的李子,当时的小孩子怎么想?会有什么对话?见王戎不动,又有什么追问?王戎看到李子时会有怎样的想法?

同桌两人互相说故事。

4、试着背一背短文

5、描红

研讨照片

IMG_0963(20191205-105052)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禄口街道永欣大道2号   电话:52779080转8016   邮编:211113 网站管理登陆
版权所有 © 南京市江宁区禄口第二小学 博客登陆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