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南京市江宁区禄口第二小学网站今天是:

您的位置>>首页 >> 德育天地>>名班主任工作室>> >> 正文

“养德之行在十月”之“抓住合适的机会”

中国现代教育家陈鹤琴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此名言经过很多人的重复,在今天的教育界正越传越广。不可否认的是,每个学生是一个个复杂的生命个体,他们有自己鲜明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特征,在他们之间是存在着差异的,其中有些差异是不可改变的。作为经验尚浅的新班主任,之前我一直都是苦口婆心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但却收效甚微,有的学生还因此觉得我很烦,一点都听不进去也没记在心里。后来,通过慢慢的观察、琢磨和尝试,我发现其实教育也是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的,也就是说如果能够抓住合适的教育契机,教育的效果往往会“事半功倍”。? 那么如何寻找教育的契机呢?通过两个事例我得出了以下的一点经验:

从学生的错误中寻找契机? 《好兵帅克历险记》中提到一句话:“谁都可能出个错儿,你在一件事上琢磨得多久越容易出错。”我将这句话进行改编之后用来形容班级上的学生,就是“谁都可能出个错儿,特别是你在一件事上不加琢磨的时候越容易出错”。现在的高一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发展的高潮阶段,虽然生理上已经慢慢成熟,但是在心理上,其实大多数人跟初中生跟小学生的心理成熟程度是差不多的,所以“犯错”对他们了来讲真的是非常平常的一件事情,因此最关键的不是“制止”他们犯错,而是怎样在他们犯错之后正确地引导他们认识到错误,并从中吸取教训,防止重复犯错。? 所以学生的错误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契机”,而且由于他们的印象会非常深刻,因此若能抓住学生犯错这个契机,对他们进行相关观念的教育,会对他们的道德发展与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具有正面的促进作用。?

?二、把握“临时状况”中蕴含的契机? 教育,面对的是人,而人是具有主观意识的鲜活的复杂的个体,特别是在集体中,各种性格特征的人由于性格上存在一些难以磨合的地方,所以冲突和摩擦是难以避免的,正譬如教育过程中随时都可能出现的临时状况,往往会让教师措手不及,但如果能够把握住临时状况中蕴含的契机,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那么相信通过临时状况而心灵受到震撼的他们更加能够理解和体会其中所含的道理,从而提高自己的领悟。??? 学生的成长是一个动态、漫长的发展过程,我们不可以“一时成败”论英雄。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戒除浮躁心理,要学会等待,要学会发现和抓住生活中、学习中的教育契机,切勿对学生“一棍子打死”,苏霍莫林斯基说过:“任何时候都不能急于作最后的结论:这个孩子无可救药了,他命该如此”。我想,大抵也就是强调教育过程中,提醒教育者不要轻易对学生丧失信心,提倡一种“永不放弃”的精神吧。抱着这种精神,我们对深入了解学生,全面仔细观察学生,抓住教育的契机,抓住那个触动他们心灵的“东西”去实施教育。我觉得这是一门艺术,是一门有关教育的艺术,每一位老师都愿意去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力求让学生不仅能够在知识技能方面有所进步,更是在道德品质方面有所改进,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对错观,努力发展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禄口街道永欣大道2号   电话:52779080转8016   邮编:211113 网站管理登陆
版权所有 © 南京市江宁区禄口第二小学 博客登陆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