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南京市江宁区禄口第二小学网站今天是:
“体验”架构“活动”与“思维”的桥梁
数学组主题教研(四)
2019年4月24日上午,在我校的录播教室中展开了本学期第四次数学教研活动,这次教研我们很荣幸的邀请到教研员周善伟老师给我们进行指导。本次活动由二年级组精心准备,首先由朱琳老师执教《角的初步认识》,并在结束后阐述自己的设计思路,刘秀秀老师围绕主题对教材进行深入的分析解读,接着全校数学教师先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研讨,再分年级组进行汇报研讨结果,然后由陈菲老师围绕“体验架构活动与思维的桥梁”的主题开展讲座,让我们对数学图形的教学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最后,请周善伟老师对我们这种教研模式和朱琳老师的这节课进行评价指导。
一、教研前期的精心准备
活动前一周,二年级组就开始马不停蹄地忙活起来。二年级数学组老师首先开展了主题备课的研讨,选定了《角的初步认识》这一课进行教研,根据课标要求,确定了“体验架构活动与思维的桥梁”的教研主题。
为了提升教研的质量,首先由陈菲老师和朱琳老师分别在组内进行上课展示,课后,组内教师针对呈现的效果纷纷提出了有效的建议,最终由朱琳老师来给全校教师展示这一节课,朱琳老师为此不断的进行磨课,邀请了耿泰和主任,学科组长李丽琼老师,她的师傅邢茜老师以及二年级组的老师听课,评课,朱琳老师反复修改自己的教案。经过这样一次次的磨课修改,最终朱老师给我们呈现了一节十分精彩的数学课。
二、精彩的活动现场
(一)呈现课例
朱老师提前到达录播教室,开始了一系列的课前准备,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数学课堂。全校的数学老师们都参加了听课,并认真记下听课笔记,有些老师甚至记下了每个环节的用时,针对朱老师的教学环节时不时的进行讨论,非常的用心。
(二)教材解读
研讨一开始,首先由李丽琼老师主持,接着由上课老师朱琳老师就自己的教学设计、备课思路进行阐述。这节课由一个猜一猜的游戏导入角,接着开始“找角——认角——判断角——数角——画角”,在一系列的活动中抽象出角,能直观认识角,建立起角的表象,然后通过用吸管、毛线、小棒等材料自己做一个角,并比较这些角的大小,探究出角的大小与张口有关。最后以我是一个可爱的角,来给大家做个自我介绍结束。 朱老师讲述完她的设计思路之后,由刘秀秀老师结合新课标的要求,进一步对这节课的设计进行解读。
(三)分组研讨
通过朱老师和刘老师的解释,听课老师们对这节课的设计思路也比较清晰了,紧接着各年级组老师就分组进行研讨,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大家讨论的热火朝天,最后每个年级组推选一名代表作汇报,就本节课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大家一致认为朱老师的这节课环节是比较清晰的,这节课的重点认识角确实带学生充分感知认识了,但可能在突出重点这方面花了比较长的时间,对于本节课的难点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没能成功突破,学生可能没能掌握好。
(四)讲座
各个年级组研讨评价之后,由陈菲老师就本次教研的主题“体验:架构活动与思维的桥梁”进行讲座。陈菲老师主要从什么是体验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的几种方法来进行阐述,让我们对体验式教学有了更深的了解。
(五)教研员周善伟现场指导
最后,江宁区数学教研员周善伟老师对我们这种教研模式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交流,并且对我们的年轻教师进行鼓励:这样的活动是我们教师提升自我很好的平台,长此以往,我们的教研能力和教学水平一定能有所提高。周老师也对我们的教研提出更细致的要求:上课教师上完这节课还有什么遗憾吗?教材解读可以从教师原来是如何设计的,为什么改成现在这样入手,教研讲座话题可以定的再小一些,教师的研讨要紧扣讲座主题进行,甚至可以“吵起来”,让教研更具有主题性,更聚焦一些。
周老师的这些建议让我们豁然开朗,为我们之后的教研活动指明了方向,也希望我们禄口第二小学的教研活动开展得越来越好,每位老师都能从中学到知识,提升自己的教学教研水平!
附:本次活动中大家的研讨记录及签到表
(二年级组 夏炎秋 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