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科学组教研(二)
年段 | 三年级 | 教者 | 时婷 |
时间 | 2018年4月17日 | 地点 | 科学室1 |
课题 | 把液体倒进水里 | ||
主题 | 基于问题导学下的小组合作探究 | ||
教学设计 | 《把液体倒进水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液体在水中有沉浮的现象,水中沉浮与倒的顺序无关。 2.知道热水在冷水中会上浮。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认识液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能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2.经历探究的过程,积累探究经验,逐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体验到科学学习、科学探究活动的乐趣,小组合作交流的重要性,科学与生活联系的紧密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洗手液、食用油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难点:探究液体在水里的沉浮现象与倾倒的顺序无关。 三、教学准备: 洗手液、油、记录表、烧杯、量筒、透明水槽、小瓶、红蓝墨水、酒精、天平等。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彩虹吗?它是怎样的? 学生根据经验回答。 2、讲述:老师今天带来了这样一个“彩虹饮料”,你喜欢吗? 追问:看到它,你脑袋里立刻出现了哪些问题? 3、揭示主题:其实这款“彩虹饮料”是有很多种不同的液体组成,带着同学们刚刚的那么多问题,我们今天就一起探索“把液体倒进水里”。 二、把油、洗手液分别倒进水里 1、讲述:今天老师带来了三种液体,分别是水、油和洗手液。(图片) 提问:如果把洗手液和油分别倒进水里面,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呢? 学生答:油会浮起来,洗手液会沉下去。 追问:你为什么会这么认为?能说说理由吗?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 过渡:猜测对不对呢,我们用实验一探究竟。 2、讲述:由于水和油的颜色都比较淡,所以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区分它们,老师在水里面加了一点红色色素(现场滴加,搅拌)。 3、提问:那实验该怎么做呢? 讲述:怎么做?仔细看。看完视频后,你觉得实验中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左手拿大试管,右手拿小试管;大试管倾斜放;缓慢倒。 补充:然后静静的放置1分钟后观察。 4、学生领取材料,进行实验,实验完后选小组代表进行汇报。 小组汇报:油浮在水面上,洗手液沉在水面下。 追问:其他小组的结果跟他们一样吗? 5、总结:从这个结果中,我们发现,把不同的液体倒进水里,有的像洗手液一样会沉在水下,有的会像油一样浮在水面上。 三、洗手液、油、水混合实验 1、提问:刚刚是将两种液体两两混合,如果将手液、水、油这三种液体都混在一起,又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呢?想象一下。 学生回答:乱七八糟 2、讲述:你们猜测的正确吗?老师想请一位同学帮我们试试看。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先加洗手液,再加水,最后再加油。学生观察现象。 提问:你们看到什么现象了? 学生回答:洗手液在下面,水在中间,油在最上面。 3、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猜测:先加的洗手液,再加的水,最后加的油,所以洗手液就在最下面。 引导:所以你们认为是我们倒液体的顺序有关。是不是这样呢? 4、追问:如果我们想探究液体的沉浮与导入的顺序有没有关系,你会怎么办? 学生回答:不这样倒,换其他的顺序倒。 5、追问:你的想法很好,那你们知道将这三种液体都倒进一个试管中,总共有几种方法吗?可以怎么倒? 师生总结并板书:六种方法,根据教师的排布,编写好序号。 6、讲述:方法真多,但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实验材料有限,所以每组只能选择其中一种倒液体的方法进行实验,并填写实验记录单。实验之前,先猜测,如果用你们选择的这种倾倒的方法,最后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呢?把你们的猜测用水彩笔画在猜测这一栏,橙色表示洗手液,红色表示水,黄色表示油。记录单完成后,可以领取材料,老师将大的试管放在试管架下面,拿的时候要小心。另外,大的试管上面贴了一个空白标签,你们选择第几种倾倒的方法,就把它的序号填在标签上。然后跟刚刚一样的倾倒方法将三种液体倒进大的试管中。总共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清楚了吗?听清楚了,组长就从抽屉里拿出实验记录单,开始讨论吧。 学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实验记录单。 7、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引导:你们选择第几种方法?你们的实验结果是什么?跟你们的猜测一样吗?) 8、讲述:我们看一下这六组实验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都是油在上面,水在中间,洗手液在下面。 师生总结:所以液体的沉浮与倒液体的顺序无关。 9、提问:实验做到这里,对于这样的实验现象,你们有没有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为什么会油在上面,水在中间,洗手液在最下面呢? 讲解:这个问题,老师借助它(托盘天平)来告诉你。 10、(演示实验)将30毫升的油和水比较,认识同体积油比水轻,所以油会浮在水面上,将30毫升的洗手液和水比较,认识到同体积的洗手液比水要重,所以会沉在水下。 11、讲述:下面大家再来看一下我的彩虹饮料,其实这些五颜六色的液体分别是酒精、油、水、洗手液、蜂蜜,当然,老师在酒精和水里面加了一些色素。 12、提问:通过我们的学习,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彩虹饮料中,蜂蜜为什么在洗手液的下面?为什么酒精在油的上面? 学生回答。 三、冷热水实验 1、过渡:学习了这么久,接下来老师给大家展示一个小魔术“火山喷发”。想揭秘这个魔术吗?那就看到老师这边。 2、提问:上下两个瓶中的液体都是水,但是你发现他们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颜色不同,加了色素。 讲述:你来摸摸看。 学生回答:下面的是热水,上面的是冷水。 引导:上下两个瓶中的水的温度不同,为了让大家看清楚,老师将热水染成了红色,上下瓶中间用一个塑料片隔开,如果抽出塑料片,会有什么现象呢?我们拭目以待。(放视频) 3、提问:你看到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下面的热水跑到上面去了。 追问:原先下面的热水跑上面去了,那原先上面的冷水呢,去哪里了? 学生回答:到下面去了。 总结:看来同一种液体,冷热不同也会出现沉浮现象。 追问:会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你能用我们刚刚之前发现的规律来解释吗? 学生回答:同体积的热水比冷水轻,所以会上浮。 四、总结谈收获 1、讲述:时间过得真快,转眼我们就快下课了,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2、课堂有限,学习无限,生活中还有很多的液体,他们在水中的沉浮又是怎样的呢?这就需要同学们课后自己去实践,去探索,去发现。
| ||
教材解读 | 通过把不同的液体倒进水里,了解液体也像固体一样在水中有的沉,有的浮。这部分按照“观察实验--产生疑问--设计实验--实际操作--解释原因--结合实例”的思路编排,让学生在探究中了解不同液体在水中的沉与浮 | ||
上课教师反思 | 在教学实际中,本人把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放在首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此,本人设计了:猜一猜 → 具体实验→得出结论的教学思路。“猜一猜”,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但猜不是瞎猜,是基于学生已掌握的科学知识基础上的判断,是知识、生活积累内化后的外部表现,同时“猜”也能较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科学真理的激情,学生不由自主的就想知道答案,就想通过实验来论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从而把教师主导的课堂自觉的变成学生的课堂。“具体实验”环节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我通过分组实验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展示、分享中完成,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合作精神,训练了学生对现象的概括、总结能力。实验成功了,结论很容易归纳。一位现场观课的老师如是评价:“这就是科学课:猜想、实践、验证。” 当然,这节课也有一定的遗憾,如开始小组分工进行合作学习时,学生表现的有点无序,不配合,个人意识较强。今后在进行合作学习时要注意指导与监督,要充分考虑组内的实际情况和对突发因素的处理。既要关注整体,又要拿捏好对细节的处理、不走形式。
| ||
研讨交流 |
| ||
上课照片 |
| ||
研讨照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