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集体备课(四)
年段 | 二年级 | 主备人 | 陶媛 |
时间 | 12月28日 | 地点 | 二(8)班 |
课题 | 期末复习 | 备课组长 | 陶媛 |
主题 | 期末复习,查漏补缺 | ||
本年段课标解读: | 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 ||
体现主题的设计: | 借助于多媒体操作,让学生经历体验的过程,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能力。 | ||
本课的中心问题 | 怎样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安排? | ||
研讨记录 | |||
教学设计 |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 一、复习目标 在本学期前段时间的学习中,全体学生对于本册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数学技能均有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有些学生由于学习方法欠缺,或者不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所以对于书中的部分内容掌握生疏,不能灵活正确地使用。计划通过最后一阶段的复习,能让这些学生根据自身的在各方面的不足补缺补差。以期通过本阶段的复习,是全班学生不论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上、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上,以及在合作互助了意识和对数学学习的热情上都能有大幅度地提升。特此制定本学期复习计划如下。 二、复习内容: 本册教材共安排了8个单元,教学内容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和“综合与实践”三个部分。 在这些内容中:以学生在学习和练习中的表现来看,100以内加、减法笔算,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掌握较好,而表内乘法和除法,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以及实践活动课有趣的七巧板和我们身上的“尺”等。存在较大差距,需要在复习过程中按照实际情况重点整理和指导。 三、复习重点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初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学会画线段。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四、方法、措施 1、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复习过程中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因为在前期学习中,对于学生掌握较好的章节教师不能再逐点剖析讲解,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知识的综合能力。复习中要着重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6、要精心设计练习,练习要经典、精当、精到,要有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每个练习都能让学生做得愉快,学得轻松,悟得扎实。 8、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 ||
研讨照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