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南京市江宁区禄口第二小学网站今天是:
关于习作的几点反思
丁文清
我目前执教低年级,还没正式教学习作,只开始教学看图写话。今天有幸听了吴勇老师关于习作的讲座,颇有茅塞顿开之感,破除了不少我对习作的误解。
我最大的问题,就是教学经验的缺失导致的对学生能力预估不准,对学生能力期望值过高,从而对他们的要求也过高。
首先,在选材上,我一直认为并不是所有事情都值得被写进作文。作文,是为了体现生活中的真善美,所选事情应该是经过精挑细选甚至严格的设计。但听了吴老师的讲座,也和几位中高年级的老师交流后,我才猛然发现挑选素材一事儿对小学生而言实在太难太难。对他们而言,能把一件事情写通顺、写具体、写生动,就已经相当了不起了。至于挑选素材的能力,估计要在初中才能开始进行有效的训练。
其次,我内心对写作赋予了太高的期望。吴老师说得好,“写作,是一项言语技能,并不是多么高大上。写作教学,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不是为了将每个人培养成作家。”或许在我潜意识里,就觉得写作是为了锻炼各种写作技巧的手段,所以我会不断强调写作技巧,比喻、拟人、排比、写作顺序等等。现在想来,实在过于牵强了。学生尚不能规范的表达,我就急着让他们写出多优美的散文了。
最后,写作训练苍白空洞。平时教学中,我确实注意了段落训练,句子训练,让学生从简到繁。但就像吴老师所说,“我们一直追求的是一篇完整的作文。一直将篇作为练习单位,追求文体框架的完整,而忽略了点的练习。”教学看图写话,我一直都是一幅图一幅图地讲,没有进行过小知识点的训练。
吴老师的动作分解法也让我记忆深刻。儿童叙事中很多地方写不清楚,没有动词意识,而语言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大多来源于动词。所以平时要训练动作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