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南京市江宁区禄口第二小学网站今天是:
三年级数学组内教研三
一、活动实录
2017年12月11日,上午第一节邢茜在三(2)班为我们展示了一堂精彩的数学课《认识三角形》,三年级数学老师参与了听课和评课。
二、教学设计
认识三角形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认识三角形的特点,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定义。
2.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能在三角形内画出对应边上的高。
3.感受图形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三角形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画三角形指定边上的高。
【教学关键】画三角形指定边上的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 谈话:你们生活中见到过三角形吗?
2、(出示图片)提问:你能在图上很快地找出三角形吗?
这些三角形有很多的奥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结合身边熟悉的物品、结合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导入新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一、 探索新知。
(一)认识三角形的定义
1、 提问:下面这些图形中,哪些是三角形?
这些三角形有什么特点?(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
2、 依次出示三张图片进一步解析三角形定义: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
3、谈话: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如果让你自己画你会画吗?指名学生说说你打算怎么画。
4、谈话:看来找到三个顶点就可以画三角形了,那老师现在给你们三个点,请你来画一画。(PPT出示)揭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不能在一条直线上。
【设计意图】三角形的定义较难用学生容易理解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达,让学生在比较中充分感悟三角形的特点,通过异中求同的方式,提取出三角形的本质特征: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通过给学生制造矛盾认知的冲突让学生充分理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不能在一条直线上。
(二)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1、学生完成学习单上第一题自己画一个三角形。教师在黑板上演示画一个三角形,选取几幅学生作品投影展示。(预设会出现同底不等高的两种三角形)
2、提问:这两个三角形哪里长得不一样?请学生上台指一指。
揭示高的定义: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就是三角形的底。
提问:我们画的这条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需要标明高和底,垂直符号,高用虚线。)
【设计意图】让学生以同一个底画三角形是在有目的的为教学三角形的高做铺垫。使学生在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概念时有原型依据。教学画高时,放手学生尝试,并对学生画图中存在的问题做说明和总结画高的方法。从课堂学生的生成资源中自然过渡到学生对于高的认识的需要,深入浅出,形象直观地得到高的定义。
二、 练习巩固
1、提问:同学们要不要自己来画一条高试一试。请完成第二题画对应底上三角形的高;教师指名学生板书;学生修改自己的高。
2、回顾画高的过程,你有没有联想到什么知识?(四年级上册过直线外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设计意图】为了使学生避免画高时出现错误,再教学完画三角形的高后,让学生对比之前学的“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直线段”的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这样一方面能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与建构,另一方面也会注意区分画法的不同之处。
3、回到高的定义,提问:一个顶点一定指的最上面这个顶点吗?对边呢?
分别指出其它顶点对应的对边。
提问:一个三角形可以画出几条高?(一个三角形有三条高且高和底都是一一对应的)
4、学生完成学习单上第三题画出对应底的高。教师投影展示学生的作品请学生演示怎么画。
5、判断图中底边上的高画对了吗?指名学生说说理由。
6、提问:三角形中有一类特殊的三角形,是什么?它特殊在哪?
那他的高会不会也比较特殊呢?
完成学习单第四题任选直角三角形一条边作底,画出底上的高。指名学生黑板演示。
7、PPT出示刚才同学们画的两个对应底的高,演示两个三角形重合。
提问:如果要求你把剩下这条边再作底画出它的高,你猜会发生什么?(三条高交于一点)
提问:你觉得这个小发现对你有什么帮助?
8、请以给出的边为底,画一个高3厘米的三角形。(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厘米。)
提问:这些点排在一起最后会变成?这条直线和底的关系是什么?这让你想到了什么知识?
提问:看来只要是顶点在这条直线上的三角形高都是3cm,那如果是钝角三角形呢?
9、PPT播放图片
提问:观察这些图片,你觉得这些三角形出现在这里的作用是什么?可以用其它图形代替吗?为什么?(三角形的稳固性。)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课后习题发展学生思维,如对直角三角形的画高方法不只局限在画出一条高上,要引导学生关注直角三角形的高的特点。如果用同一条底边,你能画出多少个等高的三角形?在练习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课堂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巩固新手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通过对三角形稳固性的简单介绍提高学生对三角形学习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意识。
三、 回顾总结
回顾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三条边 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
三个角
三个顶点
三、教师评课
课后大家展开了热烈的研讨,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耿主任:三角形的认识是学习平面图形的起点与基础,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相关的知识点,如三角形的初步认识,线段、角,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李老师:本节课的教学主要包括形成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知道三角形的高与底的含义,会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限在三角形内)。老师的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层次清楚,环节紧凑,并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实践活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一堂充满活力的课,也是促进学生能力全面发展的课。
张老师:充分展现概念的生成过程,准确把握学生的知识起点展开教学.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课堂教学的宝贵资源。徐老师在教学三角形的意义时,没有直接把“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这个定义直接地呈现给学生,而是紧紧围绕“三条线段”、“围成”这两个关键词充分展现概念生成的过程。
邢老师:老师先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中的三角形,联系生活实际举例,既唤醒了学生对三角形的已有认识,也为学生感知三角形的特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让学生在头脑中想象三角形,可以使表象清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