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南京市江宁区禄口第二小学网站今天是:
五年级语文组内课(一 )
年段
五年级
教者
王玥
时间
2017年12月6日
地点
五(4)班
课题
少年王冕
主题
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习课文,引导学生通过对具体语言文字的揣摩,感受王冕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和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
3. 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了解景物描写在故事发展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一、古诗导入
1、出示墨梅图,同学们喜欢梅花吗?说说喜欢的理由。
2、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墨梅图,图画中还藏着一首诗呢,谁来读一读诗的内容?
生读《墨梅》诗。
3、谁知道这首诗的作者?了解王冕这个人吗?
师:正确这首诗的作者就是王冕。《中国历史名人传》称赞他:“堪称儒林楷模,学者榜样”,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那么他的少年时代是怎样度过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了解、去感受王冕少年时期的故事,走近名著《儒林外史》中的王冕。
师板书课题。
二、师:书写课题时做到行款整齐。“冕”字,上下结构,上面不是“曰”,而是“冃”,古代同“帽子”的“帽”,两横不靠两边。齐读课题。
三、检查预习
1.这篇课文选自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语言风格和现在有所不同,课文较长,多音字较多,这些句子你能读好吗?
PPT出示:
(1).闷热的天气,让人感觉闷得慌
(2).春光明媚的时候,王冕就用一辆牛车载着母亲,到村上湖边走走指名读)
师:“载”字读zǎi的时候,有两种意思,一是记录的意思,二是年的意思,请同学们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出示:①【记录】记载、载入史册;②【年】三年五载、千载难逢)
据意定音
2.请同学们把这些难读的句子放到课文里去朗读,边读边思考:课文分别写了王冕几岁时的事情?
四、整体把握,揣摩表达顺序
1、细细阅读课文的同学会发现,其实这篇课文是由几个数字串起来的,快速浏览课文,你发现了吗?
2、看,用王冕的年龄来做线索,故事的情节发展就特别的清晰,特别的自然,文章主要写了王冕的哪几件事?
父亲去世、辍学放牛、立志学画、成才敬母
四、深入文本,感受人物形象
1、请阅读直接描写王冕的语句,将带给你强烈感受的语句画下来读一读所画的语句,选择一处,在旁边写写自己的心里话待会一起来交流交流
●聚焦人物语言(所说)
“娘,我在学堂里。。。。。。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你关注到了人物的语言。王冕真的不想上学堂吗?
如学生能找到:你真会读书,知道联系后文。
如生找不到:读书的一个重要方法是要联系上下文,同学们再读读后文。读书就要这样,关注一词一句,去体会文字背后的意思
●聚焦“舍不得”(所做)
师:再读一读第四小节,你又见到了怎样的王冕?
“总舍不得吃,用荷叶包了回家孝敬母亲”
师:再读一读这一段话,作者在描写王冕孝顺母亲、勤奋好学的语句中,你有没有什么发现?
师:透过这两个“舍不得”,我们来问问王冕:腌鱼腊肉,你是不喜欢吃吗?
生:我非常喜欢吃
师:既然喜欢吃却舍不得吃,那你舍得的是什么?
生:我舍得给母亲吃,母亲为了我那么辛苦,我要孝敬她
师:好一个孝顺懂事的王冕!点心钱,你也舍不得花,难道你放牛一点都不饿吗?你要知道,你正处在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呀!
师:真是个能吃苦、爱读书的好孩子。放牛,孝敬母亲,刻苦读书,这就是王冕的童年生活。
●聚焦心理刻画(所想)
1、作者为了展现王冕的人物形象,从他的所说、所做进行细致刻画,让我们感受到了王冕对母亲的孝顺和对读书的喜爱,作者还着重刻画了王冕的所想,读一读这两处心理刻画,你又见到了一个怎样的王冕?
2、一个渴求上进、敢于尝试的少年王冕清晰地走到我们的面前再读一读,感受感受,体会体会
五、触摸内核,体悟表达精妙
1、课文的第五小节对景色的描写,作者花了不少笔墨,老师给这段景色描写配上音乐,大家美美地读一读(学生伴着音乐,美美地读书)
2、自由谈谈你的阅读感受吧
3、这样的美景,我们或许也曾见过,但是未必能像作者这样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来再读一读,把你觉得写得特别好的词句圈画下来(学生边读边圈画)围绕你所圈画的语句谈一谈吧
“镶”“透”这两个动词用得好,感觉很有动感,就像真的似的
“黑、白、青、紫”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使用得好,这就像一幅图画一样,五彩缤纷,惟妙惟肖
4、同学们,再看看这几个词语“天空中、山上、山下、湖里”,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5、是的,这段美景能清晰形象地展现在我们眼前,那是因为作者关注到了色彩的绚丽、动态的活力和方位的转换呀,读着这样的文字,感觉自己也置身于这样的美景之中了再读一读,争取背出来。(学生练习背诵,抽查)
6、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可是作者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的笔墨来写荷花呢?
因为王冕是见到这段美景之后才决定去画荷花的,写这段美景,就是为了写后面的“学画荷花”这件事,所以需要重点写
生:这是埋下伏笔,为下文做铺垫
7、你们懂得还真不少同学们读一读作者在这段景色描写之前的那句话,也就是第五小节的第一句话,或许你的感受会更深
生:因为王冕读了许多书,懂得了许多道理,所以遇到这样的美景,他才会入迷,才会去思考,产生画荷花的想法。
8、同学们,这叫灵感,王冕的灵感正是见到这幅美景才产生的,也正是画画才改变了王冕的人生命运多读书,多积累,你就会产生很多的灵感,拥有很多的机会,你的人生就会丰富多彩相信随着你们的年龄增长,会有更深刻的感悟。下面,大家再来读一读这段话。
(一阵大雨过后,天空中 ____________。阳光透出来了,____________。山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树枝被雨水洗过,__________________。湖里有 ______,花苞上 ______,荷叶上 ______。)
六、拓展延伸
1、慢慢地,王冕长大了,到了十七八岁,齐读第七自然段。
到了十七八岁,王冕离开了秦家。他每天画些画,读读古人的诗文。春光明媚的时候,王冕就用一辆牛车载着母亲,到村上湖边走走。母亲心里十分欢喜。
2、这就是少年王冕的故事。他孝顺母亲、勤奋刻苦,从一个家境贫寒的放牛娃成长为一个“画荷高手”,少年王冕的成功,真是富有传奇色彩。
3、这篇课文选自《儒林外史》这是一部反映读书人、知识界的讽刺小说,王冕就是这部名著中第一个出场的正面人物,堪称儒林典范。
课外补充:明代宋濂《王冕传》、
到了十七八岁,不在秦家了。每日画几笔画,读古人的诗文,渐渐不愁衣食,母亲心里欢喜。这王冕天性聪明,年纪不满二十岁,就把那天文地理、经史上的大学问,无一不贯通。但他性情不同:既不求官爵,又不交朋友,终日闭户读书。又在《楚辞图》上看见画的屈原衣,他便自造一顶极高的帽子,一件极阔的衣服,遇着花明柳媚的时节,乘一辆牛车载了母亲,戴了高帽,穿了阔衣,执着鞭子,口里唱着歌曲,在乡村镇上,以及湖边,到处玩耍。惹的乡下孩子们三五成群跟着他笑,他也不放在意下。—《儒林外史》第一回
(师范读,学生自读,指名读)
师:读了这段小古文,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王冕?
生:勤奋好学、痴迷学习……
4、要想知道王冕更多的故事,老师建议大家阅读名著《儒林外史》,它开篇第一回写的就是王冕。
5、将王冕从7岁到17、18岁这十年间成长的故事,用一篇文章写出来,难度可想而知,可是,作者是怎样做到的呢?
生:重要的事情详细写,这叫详略得当
6、重点写了几件事?
生:重点写了“放牛”和“画荷花”这两件事
师:一定是这两件事对王冕的成长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我们要用心去品悟。
师:那这两件事和文章中讲到的另外两件事有什么关系?生:父亲去世是王冕辍学放牛的原因,成才敬母是王冕立志学画的结果。
师:还有哪几岁没有写到?
7、这样的写法就叫做,详略得当。我们在今后的写作中也可以这样运用。
七、教学生字板书设计:
父亲去世
辍学放牛 孝敬母亲
立志学画 勤奋好学
成才敬母
教材解读
《少年王冕》这篇课文讲的是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王冕小时候如何孝敬寡母、学画荷花的故事,表达了王冕刻苦学习的顽强意志和好学精神。通过学习课文,要让学生体会做什么事都要下苦功夫的道理。本课按时间线索记叙了王冕七岁父亲去世靠母亲读书,家境贫寒,十岁替人放牛,却仍不忘读书学习;十三四岁边放牛边学画;十七八岁终成“画荷花的高手”,离开秦家,在家绘画读书,仍不忘孝敬母亲的故事。赞美了王冕勤奋学习,孝敬母亲的美好品质。
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品悟人物性格特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王冕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以及孝顺母亲的美好品德。在对语言文字的揣摩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课堂交流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王冕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和孝顺母亲美好品德的影响,进而使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再一次得到净化与升华。
上课教师反思
《少年王冕》这篇课文讲的是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王冕小时候如何孝敬母亲、学画荷花的故事,表现了王冕刻苦学习的顽强意志和好学精神。通过学习课文,要让学生体会做什么事都要下苦功夫的道理。本课按时间线索记叙了王冕七岁父亲去世靠母亲读书,家境贫寒,十岁替人放牛,却仍不忘读书学习;十三四岁边放牛边学画;十七八岁终成“画荷花的高手”,离开秦家,在家绘画读书,仍不忘小径母亲的故事。赞美了王冕勤奋学习,孝敬母亲的美好品质。
课文的层次清晰,过渡自然,如用“眼看三个年头过去”、“不知不觉三四个年头过去了”、“到了十七八岁”等语句,承上启下。另外,课文的语言准确,洗练,生动,形象,对人物和景物的描写极为细腻传神。让学生通过课文感受王冕勤奋好学、孝敬长辈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作业的设计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在活动中学生进一步应用语言,内化语言,形成良好的语感。
有道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也许这就是所谓的眼高手低吧,不过,这也是我们能得到不断提高的原因吧。
研讨交流
上课照片
研讨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