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南京市江宁区禄口第二小学网站今天是:2025年2月25日星期二

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两组建设>>教研组>>低年段>>语文组>> >> 正文

二年级语文组内教研(四)

年级语文组内教研

 

年段

年级

教者

李蓉

时间

2017年1218

地点

二(8)班

课题

小动物过冬

主题

小组合作学习,了解每种动物过冬的方式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田字格中的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过程与方法: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体现课堂生活化,并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动物过冬的有关知识,懂得朋友之间应该相互关心。 

教学重难点 

1、本课教学重点是通过分角色朗读,体会遣词造句的准确,了解小动物们过冬的不同方式。 

2、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不同动物的过冬方式不同。 

教学准备 

1、查阅、搜集动物过冬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猜一猜: 白色花,无人栽,一夜北风遍地开,无根无枝又无叶,此花原从天上来。 (打一自然界的事物) 

小朋友们猜猜看这是什么?(生:是雪花。) 

【过渡】冬天快到了,小动物们怎么度过寒冷的冬天呢?这节课我们就一道来学习第19课。 

板书课题:19、小动物过冬 

2、自己读读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可能会有如下问题:课文中讲了哪些小动物?小动物们是怎么过冬的?) 

二、整体感知。

过渡:小朋友们真爱动脑筋,刚才提出了不少问题。有些问题只要读读课文就能解决。你们愿意自己读懂课文吗?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漏字改字。 

2、读好的小朋友可以再读一遍,然后自己想一想、说一说,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你能解决多少。 

三、检查自读。 

1、读准生字。 

1)刚才小朋友们已经读了几遍课文了,生字词一定都能读准了。 

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或短句: 

2)开火车展示,随时正音。

2、读通课文。 

1)请8个小朋友开火车朗读课文,注意读通句子,随时纠正错处。 

2)同学评议:主要是表扬读得好的同学,并简要说出好在什么地方。 

四、学习第一节。 

1、刚才提出的问题,你解决了吗? 课文写了哪些小动物?从哪儿知道的? 

板书:青蛙 小燕子 小蜜蜂 

请一位小朋友读第一节。 

2、比较: 

它们常常在一起唱歌跳舞,日子过得很快乐。 

它们天天在一起唱歌跳舞,日子过得很快乐。 

它们在一起唱歌跳舞,日子过得很快乐。 

1)读一读,这三句话一样吗?不同在哪里?

2)用“常常”说一句话。 

3、读了第一节,你有什么感觉? 

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自由读第一节,读出那种快乐的感觉。 

4、谁能通过朗读,把这种快乐带给我们大家? 

5、齐读第一节。 

五、学习2-8

1四人一小组,分角色读课文2-8节。教师指导角色分配:一生读燕子的话、一生读蜜蜂的话、一生读青蛙的话、一生读叙述和提示语。

2、组内交流:三个小动物分别怎样过冬?为什么要这样过冬呢?

3、小组派代表将讨论的结果在全班交流,听者随时纠正补充。

4、谁能像老师一样,做一只小燕子,去问问小蜜蜂?请两个学生读6-7节,理解冬天没有鲜花,蜜蜂是怎样战胜困难的。

   

五、学习生字。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着重指出:“商”的里面不是“古”,“第”与“弟弟”的“弟”区分开来。“哥”的上面不是“可”。 

描写习字帖,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坐姿。 

六、课堂练习。 

1、读生词,抄写生词。 

2、猜一猜,连一连。 

1)百花村里有人家,鲜花瓣上种庄稼,招待客人用蜜酒,辛勤劳动人人夸。 

2)小小姑娘满身黑,秋去江南春来归,从小立志除害虫,身带剪刀满天飞。 

3)身披绿袍,眼睛眉毛,先像逗点,后像小猫,跳上绿椅,呱呱喧闹。 

3、朗读课文。

 

教材解读

这篇课文是一则童话,讲的是青蛙、小燕子、小蜜蜂一起商量过冬的事。通过三个小动物之间的对话,介绍了它们不同的过冬方式,小燕子飞到温暖的南方去,小青蛙冬眠,而小蜜蜂则是藏在蜂巢里吃蜂蜜。课文不仅生动地介绍了有关动物过冬的知识,而且还处处流露出朋友之间温暖的情谊。课文的内容比较浅显,语言也比较直白,可以作为二年级分角色朗读的例本开发。二上的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在于指导学生的朗读,难点在于生字教学。从朗读上看,《小动物过冬》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教材中最长的一篇,因此学生的初读困难相对较大。

上课教师反思

 

本课内容非常浅显,动物过冬的方法都是通过小动物间对话交谈的方式交待的,学生只要通过读书就能获得这方面的知识。可是课文不像讲述一个道理故事类的童话,这类科普知识的小文章,很容易上成自然常识课。在设计教案时,既要让学生了解三个动物的不同过冬方式,又要把训练语言作为重点,教学中真的很难做到两全其美。我认为成功的地方主要在以下一点:

以读代讲,自悟自得

在教学中,我注重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让学生用各种方式朗读,通过充分地读自主获得情感体验。如新课伊始以“燕子、青蛙和蜜蜂是怎样商量的又是怎样过冬的?”这个问题为主线,让学生去读,去想,去讨论。这样学生有了自由朗读的空间,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广阔的平台。又如通过美读第三自然段中的“春暖花开”和燕子说的话,不仅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还让学生体会到燕子准备到南方过冬,到明年春天再飞回来;通过指导学生读好第4自然段的问句,让学生体会到燕子对青蛙的关心。

今天的课堂教学,我觉得在以下几个方面还需进一步提高:

1. 还需要再投入一些、语言再丰富一些。虽然课件做得很生动、很精美。但是,如果教师能够再运用一些入情入境的语言、表情和姿态,那就更能把学生带进课堂的教学情境中,让孩子与课堂情境交流,教学效果应该会更好。

2. 还需要再多给孩子一些时间。在倾听、应答和理答的环节,由于教学时间的关系,我没有等孩子表达完整就打断了孩子的回答,或者是没有注意让孩子表达完整。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应该给孩子留下更多的思考以及表达的时间,让孩子表达清楚、表达完整。

 

 

研讨交流

 

 图片1.png

 

 

 

 

 

 

 

上课照片

 

 IMG_5360(20171218-102248).jpg

 

 

 

 

 

 

 

 

研讨照片

        图片2.png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禄口街道永欣大道2号   电话:52779080转8016   邮编:211113 网站管理登陆
版权所有 © 南京市江宁区禄口第二小学 博客登陆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