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南京市江宁区禄口第二小学网站今天是:2025年2月24日星期一

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两组建设>>艺体中心组>> >> 正文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科学组教研(一)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科学组教研

年段

五年级

教者

蔡钰莹

时间

2017年10月31日

地点

五(5)班

课题

导体和绝缘体

主题

基于问题导学下的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设计

本课主要的教学内容有四个部分:

第一,引导学生设计制作一个检测无物体导电性能的检测装置。

第二,指导学生用自己制作的检测器,检测身边的一些金属和非金属小物体,材料根据具体的情况自行准备。

第三,知道学生认识到人体和自然界的水都是导电的。

第四,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常见的电器、电工材料和工具进行辨析,分析它们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导体和绝缘体》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

2、能够设计检测装置,检测常见物体的导电性能。

3、认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4、养成安全用电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难点:区分导体和绝缘体的不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讲述吕喜达的真实故事。提问:你觉得哪些材料可以代替电线?

2.谈话:你有什么办法可以验证自己的材料?

二、新课

1.提问:你觉得一个检测器需要哪些材料?

2.小结:由电池、导线、小灯泡组成未闭合的电路就叫做检测器。

3.谈话:假如检测器一开始就是坏的,那它用来检测的时候小灯泡就会一直不亮,如何保证你的检测器自身是完好的。

4.小结:检测器在使用之前需要自检。

5.小组安装检测器并完成自检。

6.谈话:老师给每一组准备了几样材料,请同学先进行小组讨论,预测一下哪些是能让小灯泡亮的,哪些是不能让小灯泡亮的。

7.小学汇报预测情况。

8.教师说明注意点:①自检②每组材料至少要测三次③及时记录结果。

9.小组实验。

10.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11.教师罗列容易导电的物体和不容易导电的物体,我们把容易导电的物体称为导体,而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12.谈话:那么吕喜达用的是什么材料呢?

13.讲述故事:吕喜达用自己的身体连接了电线,提问:如何验证人是不是导体?

14.小组实验:用检测器检测自己是否是导体。

15.谈话:为什么检测器没有亮?你觉得可能有什么问题?

16.展示验电球,谈话:验电球其实也是一个检测器,里面有完整的电路。

17.学生演示用验电球检测人是否是导体。

18.谈话:我们生活中还有一种常见的物体——水,那它能不能导电呢?

19.教师用验电球演示检测水是否是导体。

20.谈话:生活中的水一般都是导体,单是纯净水是不容易导电的。

21.谈话:既然人体是导体,人在接触电的过程中,电可能会伤害到身体,所以我们需要避免触电。

22.展示图片,提问:这些做法安全吗?你觉得应该怎么做呢?自己身边还有哪些不安全用电的做法吗?

23.谈话: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电了,而导体和绝缘体又与电有关,你觉得导体好还是绝缘体好。

24.展示电笔、老虎钳等工具,提问:这些工具上哪些部分是导体、绝缘体,它们各自都有什么作用?

三、回顾与复习

1.谈话:今天我们学习了关于导体和绝缘体的知识,提问: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在什么地方呢?

2.提问:有哪些常见的导体?有哪些常见的绝缘体呢?

 

教材解读

    导体和绝缘体在我们生活中运用广泛,从安全的角度来说,学生也应该了解一些有关导体和绝缘体的知识。本课在学习了第一课简单电路的基础上,让学生将各种物体放到电路中去检验其导电性能,从而认识导体和绝缘体,这是本课的主要内容。

上课教师反思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很好地区别导体与绝缘体,培养了他们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实验研究的兴趣得到了加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发展,并学会记录和描述简单的实验现象。也就是说大部分教学目标都达到了。

    本课教学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检测区分多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第二部分:生活中导体和绝缘体材料和安全用电事项。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的过程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环节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找到很好的切入点,为学生进一步探究开了一个好头,也为构建适合儿童理解的导体和绝缘体的操作性概念做好铺垫。

二、检测几种材料是否导电的研究活动,这一内容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如果把教材中的检测方法直接呈现给学生,学生会很快学会且节省了许多教学时间,但学生们没有亲自尝试一个科学严紧的检测计划的制定,自然会印象不深,方法不明,学生们在今后的自行探究活动中也不可能派生出更多的、富有生命力的方法。在这一环节中通过小组的研讨,加之教师适当的引导、点拨,由“扶”到“放”,并通过示范、讨论、评价的形式落实。帮助学生更全面地考虑,使学生真正学会制定探究计划的方法,让学生经历“预测——检测灯泡是否会亮——检测能否通过电流使灯泡发光——重复检测——记录检测结果”的过程,同时也使学生懂得科学研究的有序性,科学研究需要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这对学生科学素养发展来说无疑是一种质的飞跃。

三、拓展探究内容,引导安全用电。这部分设计的活动是第一部分内容的理解和应用。通过学生的讨论,例证,懂得了导体和绝缘体各有什么作用?强化了学生们对导体和绝缘体的理解。明白了安全用电的注意事项,形成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

总之,通过本节课教学,学生经历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这节课不足的是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还不够。因为在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容忽视,只有尽量让学生提问,尽量让学生观察,尽量让学生动手,尽量让学生探究。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我展示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合作中探究,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研讨交流

 

 图片1.png

图片2.png

上课照片

 

 

 

图片3.png 

 

 

图片4.png 

 

研讨照片

 

图片5.png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禄口街道永欣大道2号   电话:52779080转8016   邮编:211113 网站管理登陆
版权所有 © 南京市江宁区禄口第二小学 博客登陆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