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南京市江宁区禄口第二小学网站今天是:2025年2月25日星期二

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两组建设>>备课组>>高年段>>数学组>> >> 正文

高年段集体备课材料(三)

一,张老师述课

 

一、教学内容:

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教案《小数的加法和减法1》,五上数学教科书第48至49页的例1、“试一试”、“练一练”。

二、地位和作用:

小 数加减法是小数计算的基础,也是重点。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加减法计算认识的一次飞跃。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整数加减法的算理、算法及小数意义 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另外,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积累了大量关于元角分的知识,学生可以利用这些已有的知识经验来探究新问题——小数加减法。本节课的关键是 让学生借助直观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在比较中建构并完善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三、研究专题:问题导学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运用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的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3、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学校的乐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息。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相同计数单位要对齐”的道理。

 六、体现专题的提问

1.你能提一个加法或者减法的数学问题吗?

2.你能把结果进行化简吗?

3.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七、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完善措施.

你会用竖式计算吗?

尝试让学生先做,出现错误后及时指出,小组讨论哪一种做法正确.

八、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学生练习整数.

456+344=        148-73=        

2、引导学生思考:整数加减法运算法则。

3、导入新课:我们已经知道在进行整数加减法时,只有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也就是要把相同位数的数相加减(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今天,我们就以此为基础,一起来学习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新课教学

1、课件呈现文具店购物的情景,最后定格在文具和它们的价格上:钢笔8元、笔记本3.4元、讲义夹4.75元、水彩笔2.65元。情景中人物分别说出自己要购买的文具。小明:我买一个文件夹。小丽:我买一本笔记本。小芳:我买一支水彩笔。教师提问:⑴小明和小丽一共用了多少元?⑵小明比小丽多用了多少元?

2、探索加法算法

⑴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列出算式:4.75+3.4=

⑵引导学生探究如何计算:大家联系以前学过的整数和一位小数的加法计算方法,想一想,该如何计算?小组内交流、讨论。

⑶学生探索后,小组代表汇报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4 . 7 5         4 . 7 5

              + 3 . 4            +  3.4  

                8 . 1 5         5 . 0 9

⑷教师不作评价,学生自己讨论这两种算法哪一种正确?为什么?

①结合具体数量分析:4.75元是4元7角5分,3.4元是3元4角,所以4.75+3.4的竖式应该要把“元”、“角”、“分”上的数分别对齐着写,才便于相加。

②从小数的意义分析:4.75是4个1,7个0.1和5个0.01,3.4是3个1和4个0.1,根据整数加法的经验,把相同计数单位的数对齐列竖式,最便于计算。

③通过估算作出判断:4元多加3元多起码是7元多,所以右边竖式的得数5.09肯定是错的。

学生通过思考上面的思考和交流,形成共识:要把小数点对其算。

3、启发学生归纳总结: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讨论基础上教师明确:相同点是两者都是把相同的数位对齐。不同点是小数加法要把小数点对齐才可以保证相同数位对齐,整数加法只要末位(即个位)对齐就可以保证相同数位对齐。

4、探索减法算法

⑴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列出算式:4.75-3.4=

⑵引导学生探究:大家联系以前学过的整数和一位小数的减法计算方法,想一想,该如何计算?按数位对齐,3.4的百分位上没有数,怎么办?小组内交流、讨论。

⑶引导学生思考:根据小数性质可以在百分位上添上0。

                    4 . 7 5         

                  - 3 . 4 0 

                    1 . 3 5

5、启发学生归纳总结: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讨论基础上教师明确:相同点是两者都是把相同的数位对齐。不同点是小数减法要把小数点对齐才可以保证相同数位对齐,从末位开始减;如果减数末位没有数与被减数对应,可以添“0”再减,也可以不把“0”写出来,计算时把那位看成“0”。

 

巩固练习

1、学生练习“试一试”:及时提出把计算结果化简的要求,启发学生说出化简的依据,体会化简的合理性。

2、学生练习“练一练”:可以让学生上黑板做,教师巡视指导,集体订正。

 

全课总结

学生回顾归纳,教师帮助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1、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保证相同数位对齐)。

2、做小数减法时,如果减数末位没有数与被减数对应,可以根据小数的性质添“0”再减,也可以不把“0”写出来,计算时把那位看成“0”。

 

作业布置

1、课堂作业:补充习题第28页。

2、课后作业:《练习与测试》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1

 

          4.75+3.4=8.15               4.75-3.4=1.35   

   4 . 7 5         4 . 7 5                4 . 7 5

 + 3 . 4            +  3.4              - 3 . 4 0     小数的性质

   8 . 1 5         5 . 0 9                1 . 3 5

 

二,同年段老师评课

纪老师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学过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和初步认识一位小数含义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创设了学生十分熟悉的购物情境,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学生运用口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运用竖式进行计算,并结合口算方法和过去学过的整数加减法竖式计算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竖式计算算理。“试一试” 和“想想做做”主要巩固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陈老师本课通过学生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交流各自的学习方法、概括归纳出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整个过程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互动模式,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关注学生学习成功的体验。

李老师:教师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情境中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产生新的计算需要。在课堂中,给学生提供了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购物的问题。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并由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要求。学生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更加亲近数学。 

耿老师:、“列竖式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这是本课的重点又是难点,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从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中,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种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总结、归纳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学生被动接受。而是让学生在充分体验、感受的基础上自主发现,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陈老师对于第一个例题,在讲解新授内容时,当有的学生说4.75+2.65时,可以看作475分加上265分等于740分,这个时候,老师只是肯定了这个学生的方法,而教师并没有对这一生成性的资源进行进一步的挖掘,引导和提示学生,740分可以看作7.4元,把元改成用分做单位,也就是看成用相同数位相加算法的雏形,直接过渡到小数加法计算是,应该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首先要把加数的小数点对齐。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禄口街道永欣大道2号   电话:52779080转8016   邮编:211113 网站管理登陆
版权所有 © 南京市江宁区禄口第二小学 博客登陆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