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段 |
低年段 |
主备人 |
李丽琼 |
时间 |
11.09 |
地点 |
一(2) |
单元 |
二年级三四五单元 |
备课组长 |
邢茜 |
预习导航 |
表内乘法(一) 学习目标: 1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体会乘法的意义。 2.认识乘号,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一、预习自学 1、导:星期天到了,小伙伴们正在游乐园玩耍呢。到了,小伙伴们正在游乐园玩耍呢。 2、学:学生观察情境图,这是什么地方?有哪些游乐项目?怎样求每个项目有多少人? 3、展 4、交:小组交流汇报。 5、练:完成自学练习题。 二、新授展示 1、导:强调先独立观察。 2、学:(1).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2)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3、展 4、交 5、练 三、练习 1.下列算式能否用乘法计算,能的改写成乘法算式。 5+5+5+5 6+8+2 100个5相加 2+2+2+2+2 7+8+10 a+a+a+a+a 2.连一连。 5+5+5 3╳3 4+4+4+4+4 3╳4 4+4+4 3╳5 3+3+3 4╳5 3.读一读。 8╳3=24 读作: ( ) 3╳8=24 读作: ( ) 根据 6+6+6+5写出三个含乘法的算式。 表内乘法(一) 学习目标: 1.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 2.认识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一、预习自学 1、导:巩固什么样的加法算式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和怎样改写,为新授做准备。 2、学:指导学 3、展 4、交 5、练:组织学生练习。 一、复习旧知 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5+5+5 9+9+9+9+9+9 1+1+1+1 2+2+2+2+2 二、 探究新知 1、 填一填。 一个乘数是3,一个乘数是4,积是12,写成乘法算式是( )╳( )=( )。 6乘2等于12,写作( )╳( )=( ) 2、 写出乘法算式。 (1).一只手有5个手指,两只手有多少个手指? (2).一个五角星有五个角,三个五角星有多少个角? 三、新授展示 1、导:指导学生观察掌握乘法的相关知识。 2、学 3、展 4、4、交:学生自主讨论:加法与乘法的联系。 知识点一:认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写出下面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 ╳ 5 = 10 ( ) ( ) ( ) 知识点二:理解相同加数相加的加法和乘法的关系 1、2+2+2+2+2=10,表示有( )个( )相加,可以改写成( )或( )。 2、3╳4=12,读作:( ),3和4叫做 ( ),12叫做( ) 3、一个乘数是6,另一个乘数是7,积是42,写成乘法算式是( )。 四、达标练习 练习九第5至10题。 练:指导优生课后完成。 有4条船,每条船只能坐4人,有15名学生能坐下吗? 学习内容:平均分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妈妈给你6个苹果,让你与弟弟一人3个;爸爸给你9元钱,让你分给弟弟妹妹各3元,想想爸爸妈妈的这种做法对不对。 二、新课先知 1、完成教材第8页例1,把6块糖分成3份,可以怎样分?结合思考什么叫做平均分? 2、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有几个? 想:分橘子的时候,可以1个1个地分,也可以2个2个地分,但是无论怎样分,最后分得的结果是每份( ),都是( )个。 三、达标检测 1、试着完成教材第8页做一做第1、2题; 2、完成教材第9页做一做。 四、温馨提示 1、分物体的时候,可以1个1个的分,也可以2个2个的分,还可以多个多个的分; 2、把一些物体分成若干份,如果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我爱动脑筋 1、妈妈买来12个梨,如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 )个。 2、姐姐今天买回来8朵玫瑰花,准备插在2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 )朵。 表内除法(一) 学习目标: 1、理解除法的含义,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及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 2、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预习作业:课本第13、14页。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把8个●每2个分一份,可以分成( )份; 2、把8个▲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 )个。 二、新课先知 1、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 )个。 思考: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就是把12平均分成4份,求每盘放几个,就是求其中的( )份是多少,我们可以列式12÷4,其中“÷”是除号,表示平均分。 12÷4=3 读作:□除以□等于□ 2、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 )盘。 思考: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求能放几盘,就是求20里面包含几个4,列式为20÷4,其中20叫( ),4叫( ),除得的结果叫作商。 20 ÷ 4= 5 三、达标检测 1、试着完成教材第13页做一做的第1、2题; 2、小组合作完成教材第14页做一做的第1、2题。 四、温馨提示 “÷”写的时候,先画一条横线,要画得平直,上下各写一个小圆点,两点要对齐,横线表示平均分。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想说的,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六、动脑我最棒: 看图列式:有★★★★★★★★★★★★★★★ (1)每3个★摆一堆,可以摆( )堆。 列式为:( ) (2)每5个★摆一堆,可以摆(3)堆。 列式为:( ) 特别提示:在看图列除法算式的时候,要注意被除数、除数和商之间的关系,不要写错位置哦!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自己得出除法算式的商,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2、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 预习作业: 预习教科书第18页。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我能点亮这颗星。 2×★=4 3×★=6 4×★=8 ★×3=12 ★×4=20 5×★=15 要求:独立思考,说说你用的是哪句口诀。 2、分一分。把6个圆片平均分一分。 要求: a.小组合作完成,作好记录。 b.先说说分的情况,再说说怎么分的,算式是什么。 c.评价:引导学生发现别人的亮点。 二、新课先知 猴妈妈给小猴分桃。有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1)有几种分法,你会列算式吗? (2)你会算吗?先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和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 三、达标检测 独立完成教材第20页练习四的第1题、第2题。 四、课堂小结 说说你今天的收获。 五、闯关我最棒 创设情境:猴妈妈想请大家到花果山去做客,你们愿意吗?她已经把你们精彩的发言、团结合作的精神用邮件发给了山上的小猴子,聪明又调皮的猴氏三兄弟想和大家比一比,在去花果山的路上,为你们设下了三个机关,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1、小猴1:说说你们是怎么算的。 10÷2=( ) 12÷6=( ) 8÷2=( ) 10÷5=( ) 12÷2=( ) 8÷4=( ) 要求:a.自己小声说一说,有问题找老师或同桌帮忙。 b.你觉得哪个说得最棒,就说哪一个。 c.你发现每组题有什么特点? 2、小猴2:要求:把得数是5的涂成红色。把得数是4的涂成绿色。 8÷2 6÷3 10÷2 24÷6 15÷3 18÷3 5÷1 20÷5 3、小猴3:连线。(练习四第三题) 4、出示:(三只小猴子:欢迎到花果山做客!) 师:花果山上还有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我们下节课再去玩,好吗?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2、通过提供丰富、现实、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先用小棒摆一摆,再列式解答。 (1)拿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根? (2)拿12根小棒,每4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2、分一分,说一说。 拿出准备好的6个圆片分一分。 把6个圆片,每2个一份,每份是多少个? 把6个圆片,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 动手操作,并说出得数。 二、新课先知 同学们,你们养过蚕宝宝吗?小红和小明都是养蚕高手,你瞧,他们正在为蚕宝宝分配纸盒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通过读题我知道了:把( )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需要解答的问题是( )。 有15只蚕宝宝,每个纸盒里放( )只,需要解答的问题是( )。 (2)求每个纸盒放几只,就是求每份是几,用( )法计算,列式为( );求要用几个纸盒就是求15里面有几个( ),用除法计算,列式为( )。 (3)每盒放5只,3盒就是多少只? 三、达标检测 1、有25名同学站队做操,每排站5人,可以站几排? 2、3只兔子共吃了18个萝卜,平均每只兔子吃了几个萝卜? 3、完成教材练习五的第1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把你的收获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好吗? 厘米和米 操作体验: 1、 准备厘米尺,观察: 1厘米的长度可以是尺子上的哪一段?( )到( )的距离是1厘米,用字母( )表示。 2、 用尺子量一量铅笔长( )厘米,你是怎么测量的? 3、 准备米尺,观察: 要测量屋子的长度用什么测量比较好?(厘米尺 米尺) 1米=( )厘米 你是怎么知道的?讲给家长听 生活联想: 你周围的物体有哪些长度是1厘米?1米?你能比划1厘米和 1米有多长吗? 自学新知识后,你有什么疑惑吗?提出1--2个你认为有价值的问题? 1、什么时候用厘米尺测量?什么时候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2、厘米和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 ||
研讨记录 |
| ||
研讨照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