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南京市江宁区禄口第二小学网站今天是:

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正文

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德育渗透案例

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德育渗透案例

如今,时代在飞速发展。当大部分的零零后都进入小学课堂后,我们都不难发现:现在的孩子,比我们以往懂得更多,这个懂的多主要体现在他们会更多的电脑技术,逐渐学会了用现代科学技术去更好的了解这个世界。可是这个世界需要的不再都是一门心思读书的人才,而是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懂得人际相处的人才。所以,我认为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基础上,更多的是能加强“传道”方面的教育,所以,我们要时时刻刻的加强德育教育,即使是在科学性较强的数学课上,也要时刻记得去渗透德育教育。

案例一:在学习《分数的意义》这一课时,课的开头我先在课件上出示了两个人,紧接着就出示了一个苹果,我问道:“两个人怎样分一个苹果?”

学生回答道:“一人一半!”

我接着问:“怎么样的分比较合理?”

学生继续回答说“必须要平均分!”

我继续追问:“为什么平均分才合理呢?”

生回答道:“因为平均分之后,两个人得到的一样多,就不会因为谁拿的少,谁不高兴了。”

我笑着回答说:“嗯,回答的真棒,看来你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同学们一定要记住,在以后的生活中一定要公平公正的去对待每一件事,同时还要记得好的东西一定要和大家分享哦!”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不仅让学生复习了平均分的概念,还渗透给学生公平公正的思想以及善于分享的美好品质。

案例二:还是在这节《分数的意义》这一课上,在教学单位“1”这个概念时,先出示教学例题上的四个分数,依次让学生说一说这几个分数在这四幅图中分别是什么含义。

师问:“1/4在这幅图中表示什么含义?”

生1:“把一块饼平均分成4份,涂色表示其中的1份,就是1/4。”

师回答并再次提问:“说的很好,那么这个5/8在这里表示什么含义?”

生2:“将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8份,涂色表示其中的5份,就是5/8。”

师回答并再次提问:“说的也很准确,那这个3/5在这里又表示什么含义呢?”

生3:“表示将一米长平均分成5份,涂色表示其中的3份,就是3/5。”

师:“那最后一个分数1/3呢?”

生4:“表示把6个圆平均分成3份,涂色表示这样的1份就是1/3。”

师:“分数的含义都说的很清楚,真的很不错。综合看四个分数,看看被各自平均分的对象各是什么,谁来说一说?

生5:“依次是一块饼、一个长方形、一米和6个圆。”

师:“找的很准确,那么把在数学上把这些被平均分的对象给它起了一个新的名字叫做单位“1”。怎么理解这个单位“1”呢。给同学们举个例子,比如说你在班里是一个人,你这个人还有自己的小组,小组内有6个人,你还是班上的人,班上有50个人。全班人中的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每个人都是单位“1”;而当我们分小组竞争时,你们小组内的6个人是一个整体,可以把小组看成单位“1”;当遇到全校性的评比时,我们50个人的这个班又是一个整体,又可以看作单位“1”。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时刻铭记我们全班同学是一个大家庭,我们是一个整体,必要的时候我们必须要共同合作,共同进步!”

在上述的这个教学环节中,除了教授学生单位“1”这个概念的同时,还注重教育学生,班级是一个整体,我们需要团结协作才能好好学习,争取更大的进步。

案例三:记得,在教学圆周率这一内容时,我带着大家一起读一读“你知道吗”,然后很骄傲的跟学生们说:“最早将圆周的值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的人是我国的数学家祖冲之,而且这一发现比国外早了1000多年。你们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只要你们肯努力,未来一定会为我们的祖国增添更多的光彩。”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着重是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它是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重要方面。中国数学的光辉历史和杰出成就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的教育方法之一是榜样教育榜样对青年学生具有最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我国有着光辉灿烂的数学史。许多古代杰出的数学成就对古代人类文明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小学数学课本中收入了许多这方面的生动素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结合有关数学内容,介绍我国古代科学家的杰出成就,介绍现代中国人对数学发展的巨大贡献,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数学的教学绝不是一成不变的,数学课上也不能一味的去追求德育教育,否则岂不是本末倒置。我们要用新的眼光去看待新时代下的课堂教学,我觉得新时代下的课堂教学,不仅仅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场所,同时更是学习如何做人、如何教育孩子更好的立足于社会的重要场所。品德教育与数学教学是相辅相成的,思想与精神要融会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在我们的教学中,首先要求我们的教师拥有一双睿智的眼睛,敏捷的思维应变能力,优良的课堂教育机智,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心里需求出发,及时捕捉好的素材,适时的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逐步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德育的熏陶,达到“润物无声”的最佳效果,最终形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思想品德。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禄口街道永欣大道2号   电话:52779080转8016   邮编:211113 网站管理登陆
版权所有 © 南京市江宁区禄口第二小学 博客登陆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