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南京市江宁区禄口第二小学网站今天是:
立足词句,品味语言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四年级语文组教研活动
为进一步落实新课标要求,探索语言教学的有效路径,3月25日,我校四年级语文组开展了以"立足词句,品味语言"为主题的教研活动。本次活动以杨老师执教的《母鸡》一课为研讨案例,通过课前磨课、课堂展示、课后研讨三个环节,深入探讨了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感悟情感。
一、集思广益,精研文本——课前准备
在备课阶段,四年级全体语文教师很早就开始为本次校级展示做准备。在卢婧组长的带领下,开学初就召开组内会议,拟定主题,人员分工,相互合作。杨老师与教研组老师共同研读教材,紧扣单元语文要素"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确立了三个教学目标:一是通过关键词句感受母鸡的形象特点;二是学习作者运用对比手法表达情感的方法;三是在朗读中体会语言的韵味,培养语感。
针对《母鸡》这篇语言质朴却情感真挚的散文,备课组重点讨论了三个问题:如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怎样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品读?如何设计有效的朗读指导?经过多次磨课,最终确定了"整体感知—重点品读—情感升华"的教学思路,并精心设计了学习单,帮助学生更好地聚焦文本。
二、以读促悟,品词析句——课堂呈现
课堂伊始,杨老师以"老舍先生对母鸡的态度有什么变化"这一主问题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把握文章情感线索。在精读环节,杨老师引导学生抓住"警戒""挺着脖儿"等关键词,通过换词比较、想象画面等方式,感受母鸡的形象特点。特别精彩的是对"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这一中心句的品读。
杨老师先让学生自主批注相关语句,再通过小组交流、全班分享的形式,层层深入地体会母鸡的伟大。在朗读指导上,杨老师采用师生合作读、配乐朗读等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悟情,尤其是描写母鸡保护小鸡的段落,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让在场老师都深受感染。
三、碰撞思维,共话成长——课后研讨
课后,四年级组向嘉欣老师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教材解读,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让在座的老师们对这篇课文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评课环节,老师们充分肯定了本节课的亮点:教学目标明确,紧扣语言要素;教学环节清晰,注重学法指导;朗读形式多样,情感体验深刻。同时,也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一年级组认为:随文出示的母鸡叫声音频恰到好处,教学过程逻辑清晰,能抓住关键词理解作者对母鸡的情感变化原因,但可以进一步优化问题设计,用更开放的问题激发学生思维。
二年级组认为:导入环节可以创设一些情境,抓住音频,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心情,与作者感同身受,教学过程中学生个人朗读较少,朗读缺乏目的性。
三年级组认为:杨老师课堂很有个性,语言幽默风趣,学习氛围轻松愉快,抓住了关键词句品味语言,体会到作者对母鸡态度的变化,但适当拓展同类题材的文本,如老舍的《猫》,进行群文阅读。
五年级组认为:可以通过朗读让学生明白这篇文章是按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的,学生掌握了这条线索,就会弄清文章的脉络,理解文章会更深刻一些。
六年级组认为:杨老师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能抓住课文的主要脉络进行理解分析,建议在讲解“孵”时,就及时地将生字书写教学掉,而不是放在后面进行统一教学,这样不容易有割裂感。
热烈的研讨和精彩的发言后,四年级组的韦芸老师为大家带来了《立足词句,品味语言》的微讲座。
本次教研活动通过课例研讨,为老师们提供了语言教学的新思路。相信在不断的实践与反思中,老师们对"立足词句,品味语言"会有更深刻的理解,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语言发展的沃土。
附教研活动记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