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南京市江宁区禄口第二小学网站今天是:

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两组建设>>艺体中心组>> >> 正文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道德与法治教研活动(三)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道德与法治教研活动

冬之美,在于积蓄与勃发;教之美,在于钻研与提升。沐浴着冬日的阳光,我们共同迎来了第三次道德与法治教研活动。本次教研活动围绕“基于儿童视角,促进习惯养成”的教研主题开展,有一年级备课组进行展示汇报。

一、教研准备

在备课组长米老师的带领下,一年组的各位老师积极参与,分工明确,团结协作,由陶慧敏老师为我们呈现了一堂精彩的课例。“教而有研则深,研而有悟则进”。一堂好课的背后凝结着辛勤与汗水。这节课陶老师认真备课,研读课标,精心设计,与组内老师共同讨论,一起磨课,准备充分。汪老师也精心准备,将平时所积累学习的经验,通过这次讲座分享给其他老师。

照片1_20231126074825微信图片2_20231126075115

二、课堂展示

陶老师这节课,层次清晰,设计巧妙,有生活味、有活动性、有实践性。陶老师主要讲“讲卫生”和“懂礼仪”两个板块,第一板块,让孩子们动手操作学习七步洗手法,使凝固的课本教材演化成了生动的课堂,孩子们在实际活动中埋下讲卫生的种子,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第二板块,让学生判断情境,观看视频,孩子们在陶老师的引导下,走进文本,回归生活,体验深刻,逐步形成良好的礼仪。

微信图片3_20231126075602微信图片4_20231126075615

三、研讨活动

精彩的课堂呈现过后,陶老师阐述了她的教学思路,让其他老师明晰了她的教学理念和设计意图。之后,各位老师纷纷讨论起来,大家畅所欲言,既发现了陶老师本节课的闪光点,也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首先,高年段的王莉老师认为陶老师在课堂上积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到生活,以生为本,符合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基于儿童视角,促进习惯养成”。陶老师的语言充满童趣,教态活泼大方,符合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同时王莉老师也提出了一点建议:在教学上可以引导学生充分表达,比如在观看视频时,可以引导学生边看视频边指出视频中的文明礼仪,以此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微信图片5_20231126075939微信图片6_20231126075952

其次,低年段的殷越老师谈到:道德与法治课的精髓是“实践智慧”,向生活学习,陶老师的课堂加入了许多实践的元素,让课程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区,体现了德法课程的活动性、生活性和综合性。如在课堂上实践七步洗手法,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判断,让学生在活动中养成了讲卫生,懂礼仪的好习惯。殷越老师也提出了好点子:孩子们的就餐礼仪有待长期培养,迫切需要加强教育引导,因此她觉得教学活动中对于学生的启发,还应该更直观,应该让孩子们自己去寻找、发现,触动他们去表达。

微信图片_20231126080148微信图片_20231126080200

四、讲座升华

为了使本次教研更有深度,让老师们跟更加深刻的感受这堂课,一年级组的汪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汪老师结合陶老师的课堂,再次明晰了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阐述了从儿童视角出发的重要性,给在座的老师带了新的启发与思考。

微信图片8_20231126080415

微信图片7_20231126080400

五、活动总结

最后,汪老师针对一年级组在准备与实践过程中的优点和教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她指出:道德源于生活,远离生活的道德教育是悬空的,缺少根基的。只有将道德教育回归孩子的生活世界,从他们的视角出发,才能将二者建立起真正而有意义的联系。我们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应该符合儿童的认知水平,联系儿童生活经验,基于儿童成长需要,创设童化教学活动。

“独行快,众行远。”相信本次教研活动有利于老师们互相学习,深耕理念,落地课堂,俯身耕耘,共赴成长!

附:教研活动签到表和记录表

IMG_20231129_154643

IMG_20231129_154436

文|图:顾劲文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禄口街道永欣大道2号   电话:52779080转8016   邮编:211113 网站管理登陆
版权所有 © 南京市江宁区禄口第二小学 博客登陆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