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南京市江宁区禄口第二小学网站今天是:
理趣相融,玩转小古文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语文组教研活动(二)
秋风微凉,秋意正浓,在这样舒适惬意的日子里,迎来了六年级语文组教研活动。2023年3月28日,在六年级语文组的老师们积极准备下,围绕“理趣相融,玩转小古文”这一主题,开展了此次教研活动。
一、前期准备
在教研活动初期,六年级全组语文教师积极参与讨论,最终确定了本次教研活动课题为六下第五单元14课《两小儿辩日》,结合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六年级组确定了活动主题为“理趣相融,玩转小古文”。《两小儿辩日》是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依据文本不同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围绕这一重点,周校长不仅自己精心准备教案、课件,还会在每次磨课前,亲自指导孩子们如何查询资料,查询什么资料。每一次磨课,六年级组的全组老师都会参与听课,并在课后积极发表对本课的想法,有哪些环节还需要斟酌,哪些内容很出彩,为周校长此次教研活动所要展示的的课堂出谋划策。
二、课堂展现
周校在教学中就围绕“辩”字做文章:以生动有趣而富有语文味的导入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以情境贯穿始终。在文言文的理解上,注重学生的自读、自悟,又以板书绘出思维导图作为支架帮助学生理清脉络、深化理解。同时,整个教学中读的形式格外丰富,自读、范读、赛读、师生互读等让学生把文言文读通、读懂、读扎实,更读出了趣味。
在本课教学中,周校通过别样的“辩斗”形式将课堂所处的时空延展开来,携学生一起回溯时光,将千年前这场精彩的“辩斗”呈现在我们眼前,也让学生直观感受“辩斗”的激烈与思维碰撞的精彩,这也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创设出“辩论”的情境,既有新鲜感又贴合本文的主题,让这篇小学阶段最长文言文的学习变成一次愉快而有趣的辩论之旅。
三、教研探讨
课后,米聪颖老师为我们带来了详细的教材分析,要想知道辩日的两小儿是怎样的孩子,就要重点关注他们“辩日”时的表现。课文语言简洁,表现人物特点的语言仅有短短4句,不足百字,其中直接辩日的文字77个字。因此,学生研读文本时,必须知道两小儿的“观点”分别是什么,又是怎样生发自己的“观点”的。
除了丰富有趣的教学形式外,我们也不能丢了语文课堂的核心,即语文学习的人文性和知识性。这也在本课文言文教学中充分呈现——课前的交流环节——“看甲骨文猜汉字”游戏中,我们就可以看到教学内容有机呼应了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汉字真有趣》的内容,注重新旧知识的链接,也激发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诵读能背是文言文教学目标之一。对话是课文的行文方式,周校通过丰富的朗读形式,让学生读熟课文。对于文中精彩的“辩斗”部分,又通过“演一演”的形式来表现。在充分感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其实,背诵就水到渠成了。
教材分析结束后,各年级教研组开展了激烈讨论,既有对本节课可圈可点之处的认可,也有集思广益的建议。
一年级组认为周校长的课有趣精彩,形式多样,学生为主题,参与度高,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紧扣课题中的辩字,由浅入深地理解小古文内容和韵味。二年级组认为周校长这节课以孔子名言总结,充分发挥了学生课堂主动性,在玩中学,理趣相融。三年级组认为周校长在教学时是否可以给学生搭建降低一些难度,在辩的基础上再来进行斗。四年级组认为周校长课堂上评价语十分到位,具有总结性,突破了学生辩斗不到位的教学难点,在指导示范中带领学生玩转课堂。五年级组认为周校长在教学时一直帮助学生分辨什么是论点,什么是论据,师生互辩的过程较精彩。
最后,由吴鹏老师带来了以“理趣相融,玩转小古文”为主题的讲座。吴鹏老师强调思辨性阅读课堂教学,重在引导学生能穿透文本表象而深入到语言表达,能够再思辨中对文本有真正的理解,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语文素养就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在小学阶段,文言文教学是一个难点。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感受,根据学情和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选为孩子们学习文言文当好引路人,让学生会学、乐学,能够学有所获,爱上文言文。为今后学习古文打下扎实的基础,提升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教研之路并非一蹴而就,离不开每位老师不断地探索、学习,相信在今后的教研活动中,会迸发出更多的火花。
附教研活动签到表和记录表:
撰稿人:张 建
校对人:吴 丹
审核人:周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