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备人:周敏 参见人员:中年段数学教师
流程:
一、主备人述课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有认识千米、认识吨。
二、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以及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的基础上,继续学习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和较大的质量单位吨。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适当拓宽学生所能解决的实际问题的范围,同时认识多位数以及学习更大数目的四则计算提供更多现实生动的素材。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1千米的实际长短。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认识吨,具体感受1吨的实际轻重能进行相关质量单位的简单换算。
3、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千米和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1千米=1000米 ;1吨=1000千克
难点: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千米有多长的长度观念和1吨有多重的质量观念。
五、教学建议
1、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已有生活经验,帮助学生体验容量和认识容量单位。
2、引导学生观察和加强实践操作,帮助学生加深对升和毫升的理解。
六、教材编排特点
1、广泛联系生活,精心选择学习素材。
2、通过便于操作的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
3、注重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丰富体验、加深认识。
教学过程: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2、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1千米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
3、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与同伴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愉悦心情。
二、目标分析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段教学的融合,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在发现中建构,在建构中实践,在实践中内化和提升。另外,在采集教学素材时,紧紧抓住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感受,围绕着教学重点"千米的认识",组织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研究和发现,让学生在愉悦的情趣中感受“千米”,建构“千米”,应用“千米”。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
教学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四、教学准备:
课件,皮尺,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测量学校运动场跑道一周的长度。
五、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1、回忆旧知
提问:我门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你能从小到大按顺序说一说吗?
让学生互相用手势分别比划1毫米、1厘米、1分米和1米的长度,相互检查纠正。
指名学生分别用手势比划学过的单位,和同学交流。
提问:这是4个不同的长度单位,表示的实际长度也不一样,回忆一下,这些不同的长度单位,一般分别在什么地方或者什么时候出现?
2、引入新课
谈话:我们以前学过这上面的4种单位,知道了每种单位大约有多长,测量长度时,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采用不同的长度单位,比如比较短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比较长的长度,用米作单位。那如果有更长的长度,会用什么长度单位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二、认识千米
1、引入千米。
(1)出示教材第20页例一内容,看看从中你发现了什么单位,是在什么时候用到的?再把自己的认识和体会与小组同学交流。
(2)启发举例。
提问:千米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你曾经在哪里看到过或者听到过“千米”这个长度单位?学生举例
通过举例,你觉得一般在什么地方需要采用千米这个长度单位?
说明:从大家举出的例子里可以看出,千米这个单位一般是在计量或测量比较长的距离时采用的。
2、认识千米
(1)提问:知道了千米,你想认识千米的哪些知识?
说明:大家想了解1千米有多长,1千米跟米有什么关系。板书有多长? 1千米= ? 米
那下面我们就具体研究这两个内容。
(2)引导,我们在课前已经观察了学校100米的跑道,脑袋里有印象吗?像这样的10个100米就是多少米?
说明:像这样的10个100米跑道连起来就是1000米。板书1000米就是1千米。
追问:1千米是多少米?板书1千米=1000米
让学生读一读,区别一千米和1000米。1—千米=1000—米
3、强化千米。
提问:现在再看跑道,你知道我们学校环形跑道一圈是多少米吗?几圈的长度是1千米?
在你熟悉的路段中,从哪里到哪里大约是一千米呢?引导两个路灯之间的距离大约是40米,26个路灯之间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
4、归纳小结。
提问:我们之前提出了两个什么问题?现在你认识这两个问题了吗?说说你对千米有哪些认识?
三、练习巩固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连线
交流:你是怎样连线的?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提问:这里有不同的长度单位,你在选择长度单位时是怎么想的?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引导:你能根据1千米=1000米,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吗?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四、全课小结
提问:我们学习和研究了什么问题?你有哪些收获?
二、组内教师研讨
张老师:本节课需要学生掌握单位之间的换算,要多做练习巩固,从生活中感受。
杨老师:本节课要重视单位的读作,间隔开读这样可以引起学生的重视。再讲单位换算的时候4千米的换算,可以说1千米时1000米,4千米是4个1千米是4000米。
赵老师:本节课概念引入,概念的探究和应用都完成的非常好。
徐老师:首先要带领学生复习单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说一说,比一比,由毫米感知,初步感受1千米有多长。从而让学生知道长的距离用千米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