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南京市江宁区禄口第二小学网站今天是:

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两组建设>>艺体中心组>> >> 正文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教研活动记录(二)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教研活动记录(

赛车游戏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5年级)》scratch第9课,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课程,通过观看赛车比赛视频导入,学生热情高涨,进入引出编写车游戏,需要准备哪些素材。然后,步步实现赛车移动,如何不偏离轨道,如何计时,如何速度更快。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接受较慢,可通过多种方式加深学生的理解。

袁老师整节课节奏感控制的很好,分任务 完成最终的“赛车游戏”程序编写,学生先明确任务再开展操作,学校效率更高。通过展示学生程序运行情况,及时反馈评价,在发现问题中解决问题,提高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和探索欲,整个课堂井然有序。

   《设置动画效果》作为WPS演示中较为重要且具有难点的一节内容,如何将动画效果设置方法简单易懂的让学生掌握。不同于书本上的内容编排,将教学内容置于情境中展开,通过“我是小导演”设计三个场景任务,在对背景、人物的动作编排中让他们“动”起来,从而掌握动画效果的设置方法,并能综合运用几种效果,完成一场具有故事性的场景设计创作。

一、教案

1、袁玲玲老师教案:

第9课 赛车游戏

禄口第二小学 袁玲玲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5年级)》scratch第9课,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用侦测模拟“传感器”,通过条件语句对“传感器”的返回值进行判断,让一辆赛车由起点自动行驶到终点。涉及的知识点有:舞台的搭建、角色的创建、重复执行控件、颜色侦测、条件判断、计时器。其中使用模拟传感器与侦测,学生理解起来较难,教师应注重加深学生的理解。

■学情分析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本课学习的知识点虽然前面课程已经接触过,但本课涵盖的知识点多且不易理解,学生在思考时极易出现问题,因此,教师课堂的引导方法与方式简单化、易理解。学生之间陈操作水平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教学设计要考虑学生的基础差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运用侦测和判断控件,使赛车由起点自动行驶至终点。

2.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编写程序,激发学生对编程的喜欢。

4.行为与创新

通过自己实践,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

■课时安排

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侦测的意义。

  1. 教学难点

巧用条件判断。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情景法,任务驱动法,教师引导等。通过设计赛车游戏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操作。

■课前准备

多媒体网络机房、课件、学件素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与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

1、欣赏赛车微视频。

2、师生讨论赛车游戏,今天我们一起用scratch制作赛车游戏。

板书课题:赛车游戏

五年级的学生对于赛车有浓厚的兴趣,观看视频,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设置背景和角色

师生共同分析,游戏需要什么背景及角色,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教师强调赛道需要起点和终点。

师总结:轨道的设计方法我们同学都已经知道,但是我们今天的赛车游戏全部同学需要进行比赛,为了公平,我们选择同一个轨道,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赛车。

教师演示打开脚本

学生打开脚本,为自己选择合适的赛车。

学生对于背景和角色比较熟悉,不同种类的赛车给学生选择,提高学生的兴趣。

三、赛车不断前进

31、师:同学们的赛车已经成功到达车道,如何让我们的赛车前进呢?

任务:学生搭建赛车前进脚本

2、学生自主尝试搭建脚本,教师巡视。

3、学生演示操作,师生分析脚本,学生修改自己的脚本。

赛车移动对于学生来说不是难点,很多学生会忘记初始化位置,演示学生脚本可以提醒学生。

四、赛车偏离轨道后纠正方向

1、刚刚我们已经成功让赛车前进,但是如何让我们的赛车一直在轨道里前进呢?大家回想一下我们刚刚看的视频,我们自己开车时,看见车子偏离车道?我们会怎么办?生回答。但是赛车什么时候旋转呢?我们自己开车可以看到车子偏离轨道,但是我们的赛车没有眼睛啊?

2、教师介绍传感器,演示在汽车造型绘制虚拟传感器,学生在赛车左右画出红绿的圆。

3、学生尝试搭建脚本,教师巡视。

4、广播遇到问题的学生脚本,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5、学生修改脚本,教师指导

6、教师展示成功完成的作品,并总结。

本课的难点内容,学生非常容易出错,教师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学生实践,依旧遇到问题,这时教师的讲解会更深刻,学生能够更精确把握知识点。

五、赛车到达目的地

1、学生运行脚本,发现到达终点赛车并不停止。

2、学生思考,教师请学生上台演示如何搭建停止的脚本

3、学生编写脚本

课堂上学生发现问题,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

六、加入计时器

1、赛车的起点和终点都已经设置好,同学们都跃跃欲试,看看哪个同学的赛车最快?我们每个人独立赛跑,如何比较快慢呢?

学生回答:加入计时器

教师演示如何加入计时器归零及计时器

学生比赛,看看谁最快。

学生期待自己的赛车比赛,这种需求促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七、拓展总结

1、同学们都已经完成我们游戏的制作,老师这边还有一个升级版的游戏,想不想玩一下,但是老师在运行脚本的时候出现一些问题,请同学们先帮老师改一改。

2、教师总结不成立控件,对于两种侦测的使用方法。

3、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板书设计

赛车游戏

车道 赛车 起点 终点

左偏→向右旋转

右偏→向左旋转

2、张晶老师教案

《设置动画效果》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设置动画效果》是“WPS演示”单元中的一重点内容,需要学生对新知识与技能从了解熟悉技巧掌握综合运用。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制作静态演示文稿的方法熟练做到“WPS演示”中利用文本框制作文字,插入艺术字、剪贴画、图片,对整个幻灯片进行浏览与放映等,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本课设置动画效果的学习,可以使静态的演示作品变为动态的演示作品,既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还可以对他们进行艺术熏陶,为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创作提供较为完整的知识构架,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到用幻灯片表达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学情分析】

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逐渐对学习的内容或需要独立思考的学习、作业更感兴趣。学生开始重视学习结果和学习内容,对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和较抽象的知识产生初步的兴趣,开始喜欢比较新颖的、需要开动脑筋独立思考的学习内容。在这个时期,教师应鼓励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发挥独立性和创造性。所以在课堂中应采取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与要求】

根据演示文稿的主题要求,设置不同的动画方案、切换方式及自定义动画效果,实现演示文稿内容的动态显示。在操作过程中通过“小导演”情境,在制作场景的过程中确定合适的动画方案。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儿童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潜能。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幻灯片的动画方案、切换及自定义动画。

难点:“自定义动画”命令操作,能根据实际需要恰当运用动画效果。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情境创设法

从影视片段导入,创设“我是小导演”的情境,让学生在自己制作一幕幕场景中学会设置动画效果,并了解“自定义动画”的作用。

2. 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学生已储备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在学习任务中,阅读教材自学、尝试操作、主动探究,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发展能力。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到组织、引导、协调、控制、咨询的作用。

3.演示法

演示法是直观性原则的具体化,它不仅在知识传授方面有很大的作用,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的重点部分自定义动画是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向学生作示范性表演,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理解和接受知识点。

【课时安排】

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学生任务素材、“WPS演示”软件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课件播放关于“蜘蛛侠”的影视短片,吸引学生注意力及兴趣。

2.教师询问学生是否也想试着拍一段“戏”?学生回答想!

3.教师课件揭示课题“我是小导演”,明确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就是让静态的幻灯片能“动”起来,学习“设置动画效果”,让场景变得生动有趣,具有故事性。

二、知识新授,任务驱动

任务:完成“场景 蜘蛛侠”

1.教师课件展示“场景:蜘蛛侠”成品,让学生思考几个问题:

场景背景是什么?场景中有几个主要人物?

每个人物都分别有哪些动画效果?

人物的动画效果有前后之分吗?你能说出动画顺序吗?

2.教师再次展示场景,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次观察动画顺序。

教师利用课件引导学生梳理人物的动作及前后顺序:

3.教师打开“WPS演示”软件,讲解演示动画效果是如何设置的,强调“自定义动画”的使用方法,注意不同对象的动画顺序。

4.学生自行利用场景素材,在空白文稿上完成场景任务。

5.教师发现学生在设置“动作路径”时存在问题,不能很好地选择合适的起点与终点。

教师演示“动作路径”设置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明确“绿色起点”和“红色终点”,不要混淆,在调整时要注意将鼠标放置在标记处,待出现“双向箭头”时才能用鼠标拖动。

6.教师展示几位动画效果做得好的同学作品,提醒学生要注意给对象设置合适的动画效果,做到合理且美观。

任务二:完成场景二 海绵宝宝

1.教师课件展示“场景二 海绵宝宝”,让学生和同桌先讨论场景二中的出现人物及其动画顺序。

   2.学生新建一张新的空白幻灯片,利用场景二的素材,自己完成场景二。

   3.教师请一位做得又好又快的同学上台演示他的制作过程

   4. 教师讲解“切换”效果的设置,可以实现幻灯片与幻灯片之间的切换效果。

5. 学生继续完善作品。

三、拓展提升,评价交流

1.教师课件展示“场景三 ???”,学生疑惑为什么没有名字。

教师布置拓展提升新任务:自己利用所给素材,设计一个有故事性的场景三,自己给它命名。

2.学生新建一张空白的幻灯片,利用场景三素材自己设计一个新的场景。

3.教师巡视,指导学生

4.作品展示与交流,教师选取几个学生的场景三作品进行全班展示,让同学自己介绍制作的场景故事,其他同学给出评价建议。

5.学生继续完善自己的作品,并保存上交给教师。

四、总结与反思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设置动画效果的注意要点:

  1. 注意自定义动画的设置顺序及播放顺序

  2. 注意动作路径设置时要明确好起点与终点位置

  3. 注意动画效果的设置要合理且美观,考虑到动画之间的关联性

板书设计

我是小导演

设置动画效果

场景 蜘蛛侠    场景二 海绵宝宝  场景三 ???

自定义动画       幻灯片切换效果

二、课堂实录:

图片包含 室内, 天花板, 房间, 人

描述已自动生成

图片包含 室内, 桌子, 天花板, 人

描述已自动生成

房间里的餐厅

描述已自动生成

图片包含 室内, 人, 笔记本, 电脑

描述已自动生成

三、探讨记录

一群人坐在桌子前

描述已自动生成

电脑屏幕的照片上有文字

描述已自动生成电脑屏幕的照片上有文字

描述已自动生成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禄口街道永欣大道2号   电话:52779080转8016   邮编:211113 网站管理登陆
版权所有 © 南京市江宁区禄口第二小学 博客登陆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