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南京市江宁区禄口第二小学网站今天是:2025年2月25日星期二

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两组建设>>备课组>>低年段>>语文组>> >> 正文

二年级语文集体备课(一)

标题:二年级语文集体备课(一)

年段

二年级

主备人

庞琪

时间

928

地点

二(4

课题

部编版语文教材培训

备课组长

周敏

主题

部编版语文教材培训

本年段课标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体现主题的设计:

新教材重新建立语文知识体系,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知识点、能力点

本课的中心问题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研讨记录

IMG_256

教学设计

“部编本”语文教材使用的建议

首先我要说的是,这套新教材到底编得怎么样,不是我们这些参与编写的人所能评定的,也不是我这个总主编说了算的,最终还得靠一线教学的实践来评判。大家要尊重新教材,理解新教材,用好新教材,但也用不着把新教材看作是不容置疑的教学标准与蓝图。教材编得再好,也只是用于教学的材料,当然也会提供某些教学的框架与导向,但学情不同,用起来也应当有各自的发挥。教材是可以质疑、改动和调整的。我期待通过广大教师的实践,不断完善这套新教材。

这套新教材是中央关注和批准、教育部直接领导和组织编写的,其编写资源可以说空前雄厚。前后从全国调集五六十位专家、作家、教研员和编辑,组成编写组,人教社的中语室和小语室在其中起到中坚作用。实际参与过这套教材咨询等工作的各个学科领域专家有上百人。教材还经过三十多轮评审,几百名特级教师的审读,以及多个省市几十所学校的试教。如果不是“部编”,很难动员这么多力量。它的编写质量是有保障的,作为一种“公共知识产品”,也能够被多数人接受。我们不好说这是理想的教材,但显然可以超越现有各个版本同类教材的整体水平。不必把这套教材的优点说得那么多、那么绝对,它可能只是相对的好一些,是站在既有的各种版本语文教材的“肩膀”上,提升了一些高度。部编教材取代原来人教版,以及其他些版本, 不要忘记前 人的功劳。很自然的,大家会比较新旧教材的异同。比较要关注有哪些“不同”更要关注变化之中所体现的观念、意图和方法。这也许会引发我们去思考与探究,通过新教材的使用,去推进语文教学水平的提升。当然,这些新的观念、意图与方法不一定就是对的,也不一定非得在教学中落实的,但总要去思考、鉴识和评判,甚至能引发某些问题意识,某些新的研究课题。那么这套新教材就会激发语文教学改革,帮助-线老师提升教学质量。要尊重新教材,理解新教材,用好新教材,  但也用不着把新教材看做是不容置疑的教学标准与蓝图。教材编的再好,也只是用于教学的材料和文本,是应当服务于线教学实践,满足教学需要的,也是可以质疑、改动和调整的。

以上是一个情况介绍和表态,下来我说说这套教材的总体特色,或者从编者角度说,哪些方面是希望有所创新和突破的。

“部编本”的总体特色,可以从四方面去看。

1.注意立德树人,却又避免做表面文章,努力做到润物无声,不那么“说教”。2.“以人为本”“自主性学习”等理念在教材编写中“沉淀”下来了。这些年一线教学所出现的某些通病,也努力通过教材的编写去纠偏。注意“接地气”,有新理念,又不挂空,能实用好用。

3.教材是“公共知识产品”,编写需要听取各方面意见,还会受到这样那样的制约,但还是要努力去创新,“守正创新”。

4.力图贴近当代中小学生的“语文生活”,体现时代性。以上四点,是从总的方面说的,是“部编本”语文教材的基本思路和新的面貌。接下来,要说一一些比较具体的。我想讲11个问题和建议。

一、课文有哪些重要的变化?

大家比较关注选文,先说说“部编本”语文教材课文数量的变化。和原来人教版作比较,课文数量总的是减少了。

一上原来共41课, 包括汉语拼音13课, 识字8课,另有课文20:新教材共32课,其中汉语拼音减少为8课,识字则增加到10课,另有课文14篇。注意:汉语拼音课减少,识字写字增加。(待补充)

初中原来七上和七下都是30篇课文,现在每册减为24篇。 (待补充)数量减少,不等于教学总是减少,而是几个板块的内容方式在调整,  使教学内容更丰富,也更有效。小学的变化大一些。

初中课文破少,30前减少为2篇,但增加了课外阅读、名著导读和写作的用意、分量。大家使用新教村,要理解课文相对减少,但其他几个教学板块又有所加强选文和原来人教版比较,有较大变化。

更加强调4个标准: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当然,还要适当兼顾时代性。这也是针对性的。课改之后流行的各种版本语文,都把人文性放在最重要位置,另外,很重视引起学生的兴趣,甚至多选“时文”。这不能说不好,但不能偏了,新教村回到“守正”的立场,强调经典性、文质兼美和适宜教学。大家会发现,很多经典课文这次又回来了,尚未沉淀的“时文”相对少了。

有一个变化非常明显,就是传统文化的篇目增加了。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文,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优古诗文132篇,占所有选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达80%。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初中古诗文选篇也是124,占所有选篇的51. 7%,比原来的人教版也有提高,平均每个年级40篇左右。体裁更加多样,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文,从古风、民歌、律诗、绝句,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录。革命传统教育的篇目也占有较大的比重。

教材是公共知识产品,而且又是统编,上面会有要求,各方面的意见也会有碰撞,矛盾和争议往往就体现在课文选篇上。这也是需要花很多力气去平衡的,是最难做的事情。其中甘苦,难于诉说。现在做到这个样子,很不容易了。

C、为何要采用 双线单元结构体例?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结构是分单元织教学,若干板块的内容穿插安排在各个单元之中。

初中的结构是,每个单元都有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这是重头。另外,每学期有三次综合性学习,两个名著导读,还有两个课外古诗词诵读。

在教学实践中,大致可以按照教材的单元顺序进行,把若干板块的教学穿插安排。教学实践中可以大致依照几个板块的顺序进行,也可以做些灵活调整。初中的5个板块,都比其他流行的版本语文教材更清晰。条件较好的学校,完全可以多一些融合重组。

另外,综合性学习次数有所减少,中心更加突出。  “部编本”语文教材就在减少综合性学习的课时的同时,把这一课型做得 更实在,每次的主题也更加集中,以提升这一课型的教学效果。新教材的口语教学表面上比以往教材要少,实际上是分散了,在综合性学习中有安排,在阅读教学中也有所体现。比如有些习题就设计了课堂的讨论,也是口语表达的练习。

者师们使用教材时,要在彼此融合方面多用心。几个板块的划分主要是方便,大致上有序可循,但教学实践中还应当根据各自的实际来适当组合,没有必要划分得那样界限分明。

再说说单元的设置,“部编本”语文教材这方面也有些新的想法。

“部编本”语文教材结构上明显的变化,是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按照“内容主题”(如“修身正己”“至爱亲情”“文明的印迹”“人生之舟”,等等)组织单元,课文大致都能体现相关的主题,形成一 条贯穿全套教材的、显性的线索,但又不像以前教材那样给予明确的单元主题命名;同时又有另一条线索,即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等等,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的课文导引或习题设计之中。

注意每个单元都有单元导语,对本单元主题略加提示,主要指出本单元的学习要点。

初中的单元设计栏目没有小学那么多,但也各有各的功能。如七下第一单元,先是导语,4篇课文都有预习。课后有思考探究,积累拓展,读读写写。自读课文设计最引人瞩目的是旁批,还有阅读提示。

三、新教材为何要重建语文知识体系?

这套教材重新确定语文教学的“知识体系”,落实那些体现语文核心素养的知识点、能力点。

在十多二十年前,语文教学的知识体系是比较清楚的,听说读写的能力点、知识点,也都比较成体系,但在教学中出现的普遍现象,是考什么,就学什么、训练什么,语文教学的知识体系实际上已被应试教育的题每成术和反复操练所锦架。实施新课程以来,特别是课标的出台,首先要去解决的就是题海战术和反复操结的问题,因此特别强调语法修路和语文知识讲授不要体系化,要”随文学习”而且课程改革几乎-边倒,就是强化人文性。教材受这种观念支配,也就都采用以人文性为中心的主题单元建构。和之前的教学比起来,最近几年的教学要活跃得多,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尊重,

但又出现另一一趋向,就是语文的知识体系被弱化,教材在知识体系的建构上,不敢理直气壮地讲语文知识,不敢放手设置基本能力的训练,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不突出,也不成系列。结果教学梯度被打乱,必要的语文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得不到落实。有时课上得满天飞,可就是没有把得住的“干货”。某一单元每一课到底要实现什么数学目标,这个目标在整个小学或者中学的语文课程中到底是什么位置,通过这单元或者某一课,能让学生具体学会什么,大致达到什么程度,都不是很清楚。“ 部编本”语文教材很重要的一点改进,就是让课程内容目标体现的线索清晰,各个学段、年级、单元的教学要点清晰。

现在不是强调“语文核心素养”吗?“部编本”语文教材就已经在努力建构适合中小学的语文核心素养体系。但这是“隐在”的,不是“显在”的,在教材的呈现和教学中并不刻意强调体系,防止过度的操练。但总是要让一线老师使用这套教材有“千货”可以把握,最好能做到一课一得。

“部编本”语文教材体现知识体系和能力点,主要靠5个“渠道”。

教师用书,每个单元的导语,每一课的思考题和拓展题,综合性学习、写作、名著选读等方面,初中每个单元都有一两块“补白”。

老师们使用部编本教材,要注意这5个“渠道”所体现的语文知识体系,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

备课要现有全局意识,不能备一课是一课,也不能临时抱佛脚,克隆现成的教案了事,一定要研究教材,梳理其“隐在”的知识体系,比较自然而又扎实地体现在自己的教学中。

中小学语文的知识教学不要过分追求体系化,不能满足于让学生去反复操练,但也要有教学的知识体系,要有训练,有干货。总之,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不要体系化,但要有体系。

这不是开倒车,不是回到以前(其实现在也有)那种完全围绕知识能力点开的教学,而是在教材中让“语、修、逻、文”基本知识和技能要求更清晰,教师教学有章可循。

研讨照片

IMG_256

IMG_256

IMG_256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禄口街道永欣大道2号   电话:52779080转8016   邮编:211113 网站管理登陆
版权所有 © 南京市江宁区禄口第二小学 博客登陆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