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南京市江宁区禄口第二小学网站今天是:

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两组建设>>备课组>>高年段>>语文组>> >> 正文

五年级语文集体备课(一)

五年级语文集体备课(一)

年段

五年级

主备人

王玥

时间

3.13

地点

办公室

课题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备课组长

周巾智

主题

注重朗读感悟,体现感性化的语文。

本年段课标解读: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涵着厚重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体味中国人思想的广博和深邃,体味民族精神的深邃和永恒。从而达到课标所要求的“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文中涉及到相当广泛的民族文化,而《史记》本身就是一本具有文学性和史学性的文章。司马迁,不顾个人荣辱,献身于事业的精神,正是民族精神中,能够“忍辱负重”,个人讲究内修的最高境界。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历史上伟大的人物,帮助学生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

体现主题的设计:

一、讲读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2、司马迁主要受了父亲的什么影响?

  3、受了父亲的影响,司马迁是怎么做的?

  4、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5、父亲的影响在司马迁成长历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特别是父亲临终时“泪流满面”的嘱托,更对司马迁完成《史记》的写作起着重大的作用。

  6、指导朗读父亲的话。

  二、讲读第二段

  1、轻声读课文第3自然段,思考:正当司马迁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飞来了一场什么横祸?

  2、讨论“横祸”,理解“酷刑”。

  (1)这场横祸是怎么引起的?

  (2)什么是酷刑?从受酷刑可以看出司马迁是个什么样的人?

  3、指导朗读第二段课文。

  三、讲读课文第三段

  1、司马迁受刑后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三段,用“——”画出司马迁怎么想的句子,用“~~~~~”画出司马迁怎么做的句子。

  2、出示司马迁是怎么想的句子。

  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1)他为什么想雪溅墙头,了此残生?

  (2)他又为什么打消了这个念头?

  3、出示司马迁怎么做的句子。

  司马迁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司马迁事业高于一切、荣辱置之度外的可贵品质。

 

本课的中心问题

司马迁受刑后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三段,用“——”画出司马迁怎么想的句子,用“~~~~~”画出司马迁怎么做的句子。

研讨记录

图片1.png 

教学设计

第十二课《司马迁写史记》第1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4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为了完成父亲遗愿矢志不渝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知道哥伦布在1492年发现了新大陆,可你们知道吗?我国早在明代就有一位著名的航海家,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八十多年!它的名字叫郑和。

   2.揭示课题,质疑。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以这位航海英雄为主人公的。

    补充板书: 郑和远航

    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郑和是什么样的人?郑和远航到底有多“远”?远航途中发生了哪些事情?

  二、初读课文

   1.同学们带着刚才的问题自读课文,试着从课文中找找答案。

    (学生读书,教师巡视指导)

   2.组织反馈交流,了解课文内容。

   3.逐段指名朗读

    (同学之间相互评议)

   4 自学生字,认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1)学生自由组合,展开交流,教师巡视,参与学习。

   (2)反馈学习体会。

   5.练读词语。(出示投影片)

    指名读,小组读,抽读。

   6.这篇课文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词语,你读书时读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7.反馈理解词语的情况。

   8.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朗读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课文也读得通顺、流利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和郑和一起经历一次远航。

  三、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一、揭题,解题

  1、介绍《史记》。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它反映了从黄帝到汉武帝这2600年间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优秀典范。

  (板书:16、司马迁)

  2、介绍司马迁。

  司马迁是汉代的史官,《史记》的作者。

  3、司马迁为什么能写成《史记》这部辉煌著作呢?

  4、齐读课题。

  二、自由读课文,理解字词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词语。

  (2)用钢笔描红。

  (3)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

  讲述:把道理或事情讲出来。

  记载:把事情写下来。

  搜集:到处寻找并聚集一起。

  研读:钻研并阅读。

  飞来横祸:意外到来的祸患。

  发愤:决心努力。

  三、再读课文,划分段落

  1、默读课文,思考:

  (1)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

  (2)他又是怎样“发愤”写作的?

  (3)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发愤“写作的?

  (4)结果怎样?

  2、对照上述四个问题,分别阅读课文的相关自然段,参照书后练习4中提供的样子,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1、2):父亲对司马迁的影响和临终时的嘱托。

  第二段(3):讲一场飞来横祸降临到司马迁的头上。

  第三段(4):写司马迁忍辱负重坚持写书。

  第四段(5):讲司马迁用毕生的心血写成了辉煌巨著——《史记》。

  3、指名让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研讨照片

图片2.png图片3.png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禄口街道永欣大道2号   电话:52779080转8016   邮编:211113 网站管理登陆
版权所有 © 南京市江宁区禄口第二小学 博客登陆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