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南京市江宁区禄口第二小学网站今天是:
年段
五年级
教者
徐睿
时间
2018年5月2日
地点
五(1)班
课题
圆的认识
主题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中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与感受圆的基本特征,会用圆
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应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
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
难点 1.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2.感受圆的基本特征。
3.会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
教学难点:应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准备:课件、各种不同的含有圆形的实物、剪刀、直尺、圆规。
教学过程
教学例1。
一、激趣导入
(一)感知生活中的圆。
故事导入,引出圆
出示图片,问:这些物体上也都有圆,谁来指一指。生活中哪些地方还能看到圆?
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扮演着重要角色。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圆
(二)自主画圆。先请你想办法画出一个圆,并在小组里交流你是用什么画的?
(三)交流感受。你觉得圆和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二、圆规画圆,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例2。
(一)圆规画圆。
1.认识圆规。如果要画一个更大、更小或指定大小的圆,借助你手里物品上的圆还行吗?得有一个能调节大小的画圆工具--圆规。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它?
2.尝试画圆。你能试着用圆规画一个圆吗?试试看。(师同步在黑板上画圆)
3.展示作品,归纳画法。
(1)展示完美作品。问:你是怎样用圆规画圆的?课件出示画圆步骤:
①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
②把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一点上;
③把装有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
(2)展示问题作品。强调画圆时的注意点。(定点,定长)
4.规范画圆。如果让你重新画一个圆,有信心画得更好吗?要让全班同学画的圆一样大,该怎么办呢?(脚距?厘米)
(二)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1.圆心。师:画圆时,针尖固定的这一点,在圆的什么位置?你猜这一点叫什么?(板书:圆心)通常用大写字母O表示。(生标O)
2.半径。你能在圆内画一条线段表示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吗?试一试。(指名板演)
小组交流:你是从哪画到哪的?(辨别圆内、圆上、圆外)
其实,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圆的半径,通常用小写字母r表示。板书:半径,r。(生标r)刚才画的圆半径是几厘米?如果要求画一个半径5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应为多少?
3.直径。
你能在圆内画一条线段将这个圆平均分成两份吗?画画看。(指名板演)。画好后在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像这样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圆的直径,通常用小写字母d表示。板书:直径,d。(生标d)刚才画的圆直径是几厘米?如果要求画一个直径5厘米的圆,圆规脚距应定为多少?(2.5厘米)。
4. 练一练第1题。(课件出示)(以毫米作单位,要精确。)
三、合作探究,揭示圆的特征。
教学例3。
我们认识了圆心、半径、直径,其实,关于半径和直径还有许多奥秘呢,一起来探索好吗?
(一)合作探究:出示例3
师:先任意画一个圆,把它剪下来。(2分钟够不够?)
示: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在小组里讨论:
(1)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课件反馈)
(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
(3)在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有什么关系?(课件反馈)
(4)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几条对称轴?(对折引伸)
(二)汇报。(略)根据学生汇报板书。无数条,都相等,d=2r,r=
(三)你还有什么发现?在小组里交流。(你觉得对折时的折痕就是圆的什么?直径所在的直线就是圆的对称轴。)
四、回顾总结,赏析提升。
(一)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二)视频欣赏。后问:圆在建筑物中,艺术品中被广泛运用,大自然中也随处可见圆的身影。圆美吗?
作业实践活动
(三)练习:1.判断。
2.练习十七第1题。(说说是怎样想、怎样算的)。
3.练习十七第2题。(提醒:要在圆中标出相关条件。)
五、拓展延伸,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请大家看动画片,高兴不?
为什么人们围观的时候会站成一个圆形。
板书设计
圆心(O)
同圆中 半径(r)--无数条,分别都相等,d=2r r= d
直径(d)
教材解读
圆是小学数学里最后教学的一个平面图形,也是教学的惟一一个曲线图形。生活中的许多物体有圆形的面,圆的形状已经留在学生的头脑中。教材通过三道例题教学圆的形状特点。
例1说说生活图片中看到的圆,把教学的话题集中到圆上来。让学生自找工具想办法画一个圆,在画圆的过程中感受圆的边是曲线,这是与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的不同之处。教材里没有直接指出圆是曲线图形,把机会留给学生体验和交流。这样,学生在直观认识圆的基础上深入了一步。
例2通过使用圆规画圆以及了解关于圆的几个重要名称,进一步认识圆。用圆规画圆,不仅是规范地使用工具作图,而且在画圆的时候能体会到,圆是铅笔绕固定的一个点旋转一周画成的图形。教材让学生试着用圆规画一个圆,既满足学生“玩中学”的愿望,又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会画圆的方法。在学生试着画圆时,教材用四张连续的图片,展示了使用圆规画圆的要领:用尺确定圆规两脚尖的间距;把圆规针尖固定在纸的一个点上;手握旋柄,绕固定的点把圆规旋转一周,画出一条封闭的曲线。这里的展示,对不能独立使用圆规的学生起示范与说明的作用,对能用圆规画圆的学生有提醒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的作用。联系圆规画成的圆,教学圆心、半径、直径,对它们的形状、位置和常用的字母分别作了清楚的阐述。如圆心是一个点,是圆规针尖固定的那个点,用字母O表示;半径是线段,一端是圆心、另一端是圆上任意一点,用字母r表示;直径也是线段,通过圆心且两端都在圆上,用字母d表示。教材还让学生在自己画的圆上标出圆心,画出一条半径和一条直径,并用字母表示,体会并内化知识。再经过“练一练”第1题的辨析和度量长度,能更准确地把握半径、直径的概念。
上课教师反思
圆是一种生活中最常见的平面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 。在教学中充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圆形的物体,并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使学生认识圆的形状,掌握圆的画法及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学生获取知识兴趣浓厚,积极主动。
一、从生活实际引入,并在进行新知的探究活动中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课的开始,通过屏幕显示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圆,如钟面、车轮、硬币等,接着又让学生举例说出生活中圆形的物体。课的结尾让学生讨论车轮为什么要制成圆的,并出示小猴坐车的几个形象动画,使学生具体的感知数学应用的广泛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了学习目的教育。
二、思维往往是从动手开始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参与到知识的生成过程中。
要解决数学知识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本节课在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圆的特征,教学圆的画法时,安排了让学生折一折、化一化、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动手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与讨论,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重视激发学生求知欲。
教学圆的认识时,注重给学生创设思维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体验,自己产生问题意识,自己去探究、尝试,总结,从而主动获取知识。
四、本节课,计算机直观形象、动静结合、节省教学时间的功能充分得到发挥,展现了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但本节课让学生画圆时,由于学生比较感兴趣,不停的想用圆规画,耽误时间较长,占用教学时间多了,导致课的总结时间不够。
研讨交流
上课照片
研讨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