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脚步,伴随着阵阵寒风来到我们身边。寒风呼啸中,我校的第六次教研活动如火如荼地展开了。今天上午的二三节课,我校的丁文清和赵玉秀两位老师为我们展示了精彩的课堂。
丁文清老师执教《登鹳雀楼》一课,借助图片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古诗《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代表作。诗人通过描写登鹳雀楼观看太阳西沉、大河归海的景色,告诉人们要看得远,就应站得高的道理,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新课标指出“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古诗的学习,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应该是让他们用想象的翅膀去理解诗中的意思,去体验诗中的情感,从而感受语言的美。丁老师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积累运用,根据教学内容教给学生一个词“登高望远”,并结合学生悟出的道理,来指导学生运用诗中的句子来鼓励别人取得更大的进步。
图片能够帮助学生身临其境,真切感知那种美好的情境。学习“白日依山尽”时,丁老师通过让学生观察插图,说说图中的景色。接着丁老师通过用简笔画的方法让学生上台画出此时太阳的位置,让学生形象感知到傍晚夕阳慢慢落山的美丽景色,更进一步理解了“白日依山尽”。
赵玉秀老师执教一年级《大小多少》。教学中,赵老师充分利用了课文的情境,借助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先看图片,有效地帮助学生产生对生字的亲切感,激发了学生认读生字的兴趣,降低了识字的难度。唤起了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探索的快乐,感受意思相反的词语,明确大、小,多、少都是相对概念,必须在比较中才能明白,进一步体会合作识字的快乐。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学习过程的布置,学习内容的出现,由“字——词——句——拓展造句”,符合学习语文的规律。对学生的要求一步一步提升,使学生的学习情绪时时高涨,学习效率时时增高,且学得轻松愉快。
附:教师教案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丁文清
一、解诗题,知诗人
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故事,想不想听?唐代有位大诗人,叫做王之涣。他喜欢四处游玩,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有一次啊,他听别人说,山西有座奇楼,结构精巧,景色壮丽。他就连忙赶到山西,来到这座奇楼前。他抬头一看,只见楼上写着三个大字。有谁知道是哪三个字嘛?(鹳雀楼)
真聪明!正是这座楼的名字!那你们看了这座楼的名字,有什么疑问吗?那老师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一座楼要用鸟的名字来命名呢?(讲解鹳雀楼名字来历)
王之涣啊,就如同一只鹳雀一样,迫不及低地登上顶楼,写下了千古名诗《登鹳雀楼》。请你们齐读一下诗题。这个诗题不好读,我们再开火车读一遍。
读得真棒!下面伸出小手指,跟老师一起写一写。(板书:登鹳雀楼
好,现在把书翻到112页,看到古诗。
二、明字义,懂诗意
相信很多小朋友都已经会读这首诗了,谁愿意读给我们听一听?(请生读,师相机正音)
朗读呢,读的准、读的顺还不够,还要怎么样?(有感情)对,理解诗歌意思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表达感情。下面我们来分析下每句诗的意思吧!
(一)学习一二两句
1、我们首先看到一二两句。王之涣登上鹳雀楼后,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和同桌交流,说说一二两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画面?(师画图)
2、请人发言,描述景象。
3、说的不错!有两个字我们要特别注意下,出示“依、尽”。
①有谁知道“依”的意思?能用动作来表示下吗?
②有谁知道“尽”的意思?我们以前有句诗中也有这个字,谁记得?(野火烧不尽)
4、你们能根据这句诗的意思来完成黑板上这幅画吗?太阳的位置应该在哪?
5、太阳渐渐西沉,让你想起了哪篇课文?《夕阳真美》再准确点,哪句话?对啊,太阳一点点往下沉,消失在西山背后,只留下满天灿烂的云霞。奔腾不息的黄河啊,犹如一匹匹脱缰的野马,流进远方的大海。你们能想着这样的画面读一读吗?指导读
(二)学习三四两句
第三句比较难,老师和你们一起分析。
1、有人知道“欲”的意思吗?“穷”呢?千里呢?
2、想要把很远很远地方的景色都看在眼里,就必须再登上一层楼。
3、前两句是诗人看到的,那三四两句就是他怎样得来的?(想到的)
4、同桌之间把诗的意思再说一说
三、诵诗句、悟诗情
意思都清楚了,你能把诗歌读的更有感情吗?
(一)精读指导
1、集体读、配乐个人读、男女比赛读。
2、我看小朋友们读的这么好,有没有信心背一背?(闭眼有画面感)
(二)古诗今用
一首古诗啊,之所以能流传千百年,往往都是因为蕴含着道理。这首诗,让你明白了什么呢?(学生说)你主要从哪两句诗看出来的?真棒!所以啊,“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成为了千古名句,常常用于奔向新的高度。
1、创设情境、运用诗句
看看生活中哪些地方用的到呢?
(1)小红同学的书法非常漂亮,曾得过市级一等奖,老师想对她说:
(2)学期末,你被评为“三好学生”之一,你会对自己说:
(3)还有哪些情况,可以用到这首诗呢?
四、生字教学
1、教学目、依、穷。教师范写,学生临写。
2、这节课,你们表现非常好!老师啊,页有一个小锦囊送给你们,里面放着学习诗歌的方法,要不要看?
出示:一、解诗题,知诗人。二、明字义,懂诗意。三、诵诗句、悟诗情
老师讲解大意,生齐读。
7 大小多少教案设计
赵玉秀
设计说明
由于教材倡导“多认少写,及早阅读”的识字教学理念,所以在教学设计上先让学生看图说、看图找本课生字,使所认的字得到巩固;接着充分挖掘教材,根据教材插图中的事物与所学内容紧密融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看图说话,培养、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课前准备
1.制作本课的生字卡片,小动物图片和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熟读课文,预习生字。(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情境图)教师激趣:小朋友们,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去参观农场,农场里有很多小伙伴们需要大家认识,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吧!
2.随着学生认读,把带有动物或水果图片的生字归类贴在黑板上。(如黄牛、小猫、鸭子、小鸟;苹果、大枣、杏子、桃等) 请大家观察黑板上的小伙伴们它们都有什么特点,教师提示:我们可以从数量和大小上来说。出示课题大小多少。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学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本节课的生字对学生来说并不难。设计这样的导入,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加了孩子的自信心,也为下面集中识字做好了铺垫
过渡:小朋友们可真了不起,这些特点都被你们发现了,那现在老师想问问同学们我们今天所学的课文标题叫什么《大小多少》
二、学习生字
过渡:在我们进入这篇课文学习之前,老师想带大家先认识9个生字宝宝,这9个生字宝宝有一定的难度,你们能挑战他们吗?
1、 识字第一关,出示三组词语,生在拼音宝宝的辅助下完成拼读词语的任务。男生朗读,女生朗读,全班朗读
师:看来这些生字宝宝难不倒我们了,现在老师要加大点难度,把生字宝宝去掉,看看这次小朋友们能不能顺利通关
2、 识字第二关,再次出示三组词语,去掉拼音宝宝再次让学生练习拼读,指名读,开火车朗读
师:这些词语里面有一个生字宝宝老师觉得有点难,老师把它单独拿出来给大家认识一下,出示:猫。师:你们知道它的偏旁是什么吗?
教学“反犬旁”同时出示几张带有反犬旁的生字以及图片
过渡:经过两次的考验,小朋友们已经闯关成功啦,现在跟老师一起走进农场吧,三、初读课文
(一)过渡:同学们可真了不起,现在请同学们观察两组小伙伴,看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通过观察进行汇报)。
引言:它们谁大?谁小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小韵文吧!
(1)老师范读,同学认真听准字音。
(2)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学生)
(3)这个小韵文里第一、三小节藏着一对反义词,谁找到了?(出示“大”“小”的字卡)
(4)黄牛和猫比,谁大?谁小?(学生比较后汇报)
(5)苹果和枣比呢?(学生比较后汇报)
4.用“大”“小”练习说一句话。
如:爸爸的手大,我的手小。
飞机大,汽车小。
5.指导朗读。把“大”“小”两个生字宝宝送回课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课文。
(二)学习“多”“少”。
1.(多媒体展示第二组图)请同学们观察第二组图,从图中你们又发现了什么呢?学生观察图片,说说发现了什么。
如:左边的鸭子多,右边的鸟少。左边杏子多,右边桃少。
2.引学: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识记“多”“少”这两个字?(加一加、记笔画等)
3.用“多”“少”练习说一句话。
如:我的铅笔多,他的铅笔少。
这边的蘑菇多,那边的蘑菇少。
4.像这样的反义词你还知道哪些?(黑—白、里—外、上—下、左—右)(生汇报拓展)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教学生字时,把小韵文与反义词结合,借助带图的生字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反义词的特点,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同时,拓展更多的反义词,让学生去感受汉字的博大精深。
四、游戏形式,巩固识字
反义词对对碰。
师:我们做个“说反义词”的游戏吧!
师:我说大。 生:我说小。
师:我说多。 生:我说少。
师:我说上。 生:我说下。
师:我说里。 生:我说外。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形式,教学中设计了“对对碰”的游戏,使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加深对生字的认识。
五、讲解量词的使用“个、只、头、群、堆”重点区分量词群和堆的不同。出示课件专项练习量词的使用.
背诵我最棒,出示课件:出示一部分图片和文字提示学生,帮助孩子背诵课文。再次出示图片不配文字引导学生看图背诵
六、指导书写,掌握字形
1.过渡:同学们对反义词掌握得这么好,相信字也写得非常漂亮、工整。
2.复习田字格的位置名称。(课件出示田字格)
齐读儿歌:田字格,四方方,
写好汉字它来帮,
左上格,右上格,
左下格,右下格,
横中线,竖中线,
各个方位记心间。
3.学生根据儿歌找到田字格每一个小格的位置,教师巡视指导。
4.出示会写的字,指导书写:少、鸟。
(1)少:①复习笔画“丿”,教师写,学生书空。
撇:露锋起笔,稍停后即向左下出撇,略有弧度,中间部位不宜细,收笔渐提,慢出。
②书写“少”的笔顺。
(2)鸟:学习新笔画——“竖折折钩”。提示,鸟中间一点不可省略!
①示范书写,讲清楚每一笔的位置。
②提醒学生书写的姿势要端正。
③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予以指导。
教师风采:
签到情况:
研讨情况:
研讨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