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立场 彰显教学智慧
——江宁区小学语文学科第六届“秋实杯”课堂教学大赛圆满落幕
2017年10月30、31日两天,江宁区小学语文学科第六届“秋实杯”课堂教学大赛的决赛在南京市上元小学和南师附中江宁分校两个场地顺利举行。24名参赛教师从各自所在的教研片学校举行的初赛中脱颖而出,会师区级决赛。来自全区不同学校的参赛教师为此次大赛作了精心的准备,在决赛阶段的课堂上精彩展示了各学校在阅读教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同时充分彰显了教师们自身的教学智慧。大赛评委组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经过现场打分,共评选出一等奖课例11节,二等奖课例13节(评选结果后附)。
为了展示大赛中优秀教师的教学风采,分享他们宝贵的教学经验与成果,区教研室于11月7日上午在禄口第二小学举办了本届“秋实杯”课堂教学大赛优秀课例展示活动。来自禄口二小的周海波老师、百家湖小学的丁正霞老师、实验小学的魏兴芳老师和永泰路小学的秦斌老师先后精彩展示了各自的参赛课例。他们在课堂教学中所呈现的明晰的教学目标、聚焦教学重点实施适宜的教学策略、“教”尽可能地着眼于“学”的发展以及相互融合的教与学的关系,无一不给参与观摩和学习的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发了大家对自身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反思。
针对本届“秋实杯”决赛24节课例和赛后的优秀课例展示活动,大赛评委组组织参评的评委成员进行了相应的总结与反思,梳理出本次大赛中一些亮点与不足,现作如下简述:
1. 进一步清晰目标意识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回归点,是课堂教学的“指挥棒”,教学目标制定的是否清晰合理,重难点是否突出,不仅影响着教学过程的展开,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最终的学习效果。二十多位教师的课堂在此关键环节上呈现得清晰可辨。其一,体现在老师备课中能精选目标,并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每篇课文教学都落实一些基本要求,比如课文读熟,生字、词语都能有重点地理解,保底工程做得较为扎实。其二,目标的制定紧紧地扣住了学段要求。如十多节中年段的课都能聚焦句、段的教学,许飞燕老师引导学生关注提示语,利用提示语读好对话,体会关键词句表达人物内心想法的作用;邵海林老师教学《石榴》时,引导学生结合自然段中的主要内容来归纳段意。第三,目标的意识在课堂教学的实际落实中都很强。如魏兴芳老师执教《珍珠鸟》一课,教师基于学生学习兴趣和特点,兼顾了课堂教学的情趣与理趣,指导学生抓住描写珍珠鸟外形和活动的段落展开教学,引领学生通过学习批注关键词进行概括、借助具体语言文字感受珍珠鸟的可爱,同时发现、感悟“抓特点”“有顺序”的描写方法。
2.从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
衡量一堂语文课成功与否的标准,不在于教师讲得是否精彩,而在于学生学得是否主动、学会了什么。其一,绝大多数教师能够结合年段特点,把握文本,基于学生学习基础、以学定教,结合预习单精心设计教学策略,着眼有效学法指导后的由扶到放,独立学习基础上的小组有效协作等,凸显了对“学”指导。通过对预习情况的掌握,老师能更容易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更好地找准学习的起点。如秦斌老师结合“预习导航”,以问题为线索,抓住事情起因、经过、结果,逐步引导学生感知课文主要内容,最终让学生由“学会”走向“会学”。其二,老师能建构富有思维含量的主话题,合理地让出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潜心会文,圈点批注。学生在过程中真学、真读、真思考、真交流,体现了扎实的学的过程,折射了老师从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从教课文转向教语文的理念转变。如王玮老师教学《清平乐村居》时,引导学生“理解词意——想象画面——体悟情感”,学生进一步掌握了学习诗词类作品的方法。其三,绝大多数老师都能悉心收集、捕捉和筛选学习活动中学生反馈的、有利于促成学生进一步学习的鲜活资源,并以此来调整教学行为。从“执行既定教案”走向“关注动态学情”,因此课堂精彩生成不断,成为孕育人性发展的沃土。如丁正霞老师教学三年级《石头书》一文时,精彩生成,鼓励生本对话,让学生通过朗读,基于自己对文中对话的理解,用图画来描述文本的意思,让学生在交流互补中领会了文本的内容,真正实现了平等对话,实现了课堂的互动。
3.较好地彰显语用意识
语文课的核心任务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老师们都能认识到课文只是“例子”,语文课应该是用课文教学生如何阅读、如何表达,在教学过程中都能够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听、说、读、写、书),做到了既得意更得言,还以语文教学的本来面目。参赛老师组织学生品读课文时,更多地指向体会文章的语言表达:推敲文章词语使用得精妙妥帖,哪些句子的表达富有特点,这样的表达有什么精彩,这样的写作方法有什么好处等等。长期这样去引导学生进行有品味、高质量的品读,学生才可能提高阅读质量,才会收获更多的语文营养。如潘燕老师教学《普罗米修斯盗火》时,引导学生想象普罗米修斯的内心活动,提升了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邵平生老师教学《李时珍夜宿古寺》时,引导学生注意“选择能表现人物品质的语言”来写。冯照勇老师在教学《石头书》时,引导学生关注到了分总的构段方式,进而联系该册《秋天》,温习用“总分”的构段方式写好一段话,中年段关于段的教学落实得较为到位。
4.体现了较强的文体意识
阅读教学根据文本体式而教,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言语文体感,形成文章图式认知。参赛教师从文章解读到教学设计,都能准确辨识其文体类别,依循文体特征教学,“对号入座”地教给学生阅读不同体裁文章的方法,以及如何运用这类文体的表达要领等,使学生从学会一篇到会学一类。对于叙事性作品的教学,老师们能够注意引导学生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对于诗歌的教学,老师们能够注意引导学生利用注释大体理解诗歌的意思;抓住“诗象”,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能够强化诵读,体会诗歌的意韵及诗中所包含的情感。阅读神话类作品,能从朗读想象入手,感悟神话人物的“神”;从关键词句入手,领略神话语言的“神”;指导学生移情想象,感受神话文本的独特魅力。教学诗文故事,能引导学生“诗”“文”对照,借用故事内容读懂诗意,借助文中情节体悟诗情。
5.重视语言积累与范式运用
任何语言的学习都需要从基础语言的词汇积累开始,通过典范的文章来内化成自己的语言。无论是哪个年级,都应该把学生语言的积累作为我们重要的教学目标,指导学生用丰富的词语、句型去高质量、有文采地表达,将简单的叙述生动具体地展开来写,不断丰富学生语言表达经验的积累。如百家湖小学的丁正霞老师教学《石头书》时,引导学生在提取文本信息的基础上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对相关内容形成解释;禄口二小的周海波老师教学《姥姥的剪纸》时,引导学生在模仿中用“剪……像……”句式表达,感受乡亲们用生活化的语言夸赞姥姥;邵海林老师教学《石榴》一文时,引导学生积累多种表示颜色、味道的词语,用“先是……然后……最后”的句式来练习有序表达。
6.关注汉字文化与阅读教学有机融合
在学习母语的过程中,体会汉字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进而传承、积淀汉字文化,培养审美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应有功能、份内之责。这一点在语文教学中落实了,可以增强文化自信,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品位、气质。潘燕老师的板书逐渐形成了“火”字的造型,与课文的情境巧妙结合,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徒红香老师教学《黄鹤楼送别》时,通过拓展“日暮乡关何处是”“日暮苍山远”等诗句,感受“暮”字所含的惆怅情绪。王玮老师教学《清平乐·村居》时,引导学生体会“溪上青草”与“溪上青青草”在表达上的区别,从而感受叠词的语言表现力。
本届“秋实杯”课堂教学大赛的一些课例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思考与展望:
1.在课堂上要格外关注学习习惯的培养。如指导查字典的习惯,及时补充、质疑的习惯,在阅读时写批注的习惯,及时记录课堂笔记的习惯,当堂背诵精彩片断的习惯等。
2.对教学的容量要把握好,对课时的划分要更科学、合理些。教学中要回归教学的本真,不要为了出彩而蜻蜓点水,面面俱到。面面俱到往往就是面面不到。要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展开教学,要舍得花时间指导学生读好书,要挤出时间来扎实进行写字的指导。
3.衡量学生是否学会语文,不是看是否掌握了多少语用知识和规则,而是看他是否能熟练地运用这些知识和规则。表达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难点。学生练过,实践了以后才能真正学会运用。所以课堂教学中老师要舍得压缩自己讲的时间,压缩学生理解内容的时间,想方设法让学生练习表达,在实践中领悟语言运用规则。
4.要体现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有机整合。教师不能只满足于教教科书上的内容,要有资源意识,要丰富课程内容。在赛课中,有效地穿插在课前、课中、课后的拓展阅读还比较少见。教师要有意识地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外整本书的阅读上。
5.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自然融合的程度有待改善和提升,老师和学生的单线对话与交流显得比较普遍,而生生互动、学生自主表达和主动质疑等方面的机会不多,值得引起大家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予以思考和关注。
期待,更多的语文老师能在自己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沉浸于钻研和探索,真正从关注学生学习兴趣、需要、提升与发展等视角思考语文教学,进一步增强语文学科教学的课程意识,努力走向“教”与“学”的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
附本届“秋实杯”课堂教学大赛评选结果:
奖次 | 学校 | 教师姓名 | 学校 | 教师姓名 | |
一等奖 | 实验小学 | 魏兴芳 | 禄口二小 | 周海波 | |
百家湖小学 | 丁正霞 | 金箔路小学 | 冯照勇 | ||
永泰路小学 | 秦 斌 | 上元小学 | 潘 燕 | ||
竹山小学 | 朱爱华 | 文靖东路小学 | 徒红香 | ||
东山小学 | 许飞燕 | 铜山小学 | 魏小刚 | ||
铜井小学 | 叶宣娣 | ||||
二等奖 | 秣陵小学 | 汪德萍 | 陆郎小学 | 邵海林 | |
科学园小学 | 陈 艳 | 横溪小学 | 邵平生 | ||
南师附中江宁分校 | 王 辉 | 湖熟小学 | 王 玮 | ||
天景山小学 | 季红梅 | 开发区学校 | 周 玲 | ||
谷里小学 | 谢 健 | 土桥小学 | 戴立祥 | ||
上坊小学 | 徐广银 | 陶吴小学 | 张代娣 | ||
上峰小学 | 庞志荣 |
附本届“秋实杯”课堂教学大赛及优秀课例展示活动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