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南京市江宁区禄口第二小学网站今天是: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五次语文教研活动
研究主题:小组合作抓住关键字词句,体会人物性格
上课时间:5月5日
执教人:巫荻
上课内容:《天鹅的故事》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味语言文字,抓三次叫声,启发想象、朗读感悟,仔细体会天鹅勇敢顽强、团结拼搏的精神,懂得生命会创造出奇迹。
3、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激发学生爱护动物的思想感情,体悟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品读老天鹅带头破冰及全体天鹅热火朝天的破冰场面,理解老人最后说的一段话的意思。
难点:从感人的情节、鲜活的情景中体验作品蕴涵的生命之曲,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扩写课题(试着在括号里加上合适的词)
1. 天鹅( )的故事
2.( )带领天鹅( )的故事
二、聚焦老天鹅
1、引入问题:老天鹅是这个故事中的关键人物,谈谈你对老天鹅的认识。(破冰勇士)
2、它是如何破冰的?读出相关语段。
3、读完后说说你的感受。
4、小组合作
(1)请自由读一读第五节的这段文字(屏显第五节),把最打动你的地方用笔划下来,它可能是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一处标点。
(2)想象当时的情景,小组内进行交流,从这些地方你体会到什么?
5、全班交流
▲腾空而起
腾空而起:飞得高。
引导:为了什么?(落下的力量大)
强调:多聪明的天鹅。
理解聪明的同时,更强调,老天鹅在腾空而起的那一刹那,早已做好了什么准备?
▲像石头似的、重重地、沉重的一击
引导:像石头似的天鹅怎么会打动你的?这个比方恰当吗?理由呢?
或追问:石头怎么会勇敢,奋不顾身。你们觉得这样的比方恰当吗?理由呢?想想石头有什么特点?
(1)抓住石头“硬”的特点,表现老天鹅一定要破冰这个坚定的信念,表现出它破冰的意志是顽强的。
(2) 抓住石头下落的力量大的特点——引导:力量越大,预示——破冰的决心大;受伤的可能性大,更疼。引导:联系“沉重的一击”理解。
(3) 抓住石头不知道痛的特点,表现出老天鹅奋不顾身,不怕疼痛,甚至牺牲生命。引导:老天鹅毕竟不是一块坚硬的石头,它这血肉之躯,像石头似的扑打下去,胸脯和翅膀会怎样?
小结学法:用心体会打比方的句子,弄明白相似的地方,这样,词语、句子背后隐藏的内容,就容易被我们发现,也就能真正读懂故事。
指导朗读:的确是个感人的句子,谁来读一读第一句。
▲省略号:说明天鹅不止一次扑打冰面,不破开冰面,就不放弃。坚持不懈
引导:每次是怎样扑打冰面的呢?或在这个省略号中,你看到这是一只怎样的天鹅?
引读:
(1)老天鹅第二次腾空而起,它依然没有飞走,而是——指名生读。
(2)冰面颤动的更厉害了,老天鹅第三次腾空而起,利用下落的冲力——指名读。
(3)沉重的撞击中,老天鹅的鲜血染红了冰面。它,还是没有停下来,也不会停下来,就这样,一次次像——生齐读:“像石头似的让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
▲镜子般的冰面 颤抖
据有关资料介绍,冬天贝加尔湖冰层的厚度约有1米,现在是初春的寒潮,冰面也有10到20厘米厚。老天鹅是用血肉之躯与镜子般的冰面来了个硬碰硬。”
总结:这真是一只(勇敢顽强)的老天鹅。
6、感悟品质:是什么力量促使老天鹅成为“破冰勇士”,做出如此举动呢?(板书“勇士”)您知道老天鹅当时是怎么想的吗?
教师创设交流情境,并相机引出:
请问老天鹅,你当时是怎样想的?你不知道冰封的湖面有多硬吗?
请问老天鹅,你像石头似的扑打冰面,难道真是钢铁之躯,就不怕那钻心的疼痛,刺骨的寒冷?
请问老天鹅,以你的年龄,你的声望,完全可以命令年轻天鹅行动,何苦要忍受这般痛苦?
总结:这真是一只(无私奉献)的老天鹅。
强调:老天鹅将生命的重量无数次扑打在坚硬的冰面上。多么可敬的老天鹅啊!现在读这段话你一定又有更深的感受。让我们一同走近这智慧、勇敢、顽强的老天鹅吧!(配乐学生动情朗读第五自然段)
三、感召众天鹅
1、老天鹅破冰的壮举和顽强的精神赢得了我们的敬佩,这时的天鹅群呢?
2、屏显第六节配乐引读。
3、书本第88页的插图,画面表现的就是这一段话的内容,给这个场面起个名字吧。
4、看到这样的场面,你想到了哪些词或句子?这一节天鹅的叫声包含什么意思?
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调来读?
3.屏显第七节引读:在百十来只……就好像听了谁的命令似的,——女声齐读:所有的天鹅……欢呼声——齐读:“克噜——克哩——克哩!”(舒缓的音乐响起)
透过这阵阵的欢呼声,我们似乎听到老天鹅在说——
透过这阵阵的欢呼声,我们似乎听到其他天鹅在说——
四、放下猎枪。
1、湖面上似乎还回荡着它们那荡气回肠的叫声,这叫声让我们为之感动。感动的不单单是我们,还有斯杰潘老人。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面对近在咫尺,唾手可得的天鹅,他却把抢挂在肩头,悄悄离开了。读到这儿,会思考的同学一定想问为什么。知道其中的奥妙吗?
小结:是啊,斯杰潘目睹了天鹅为了生存,勇敢无畏,齐心协力,团结一致,用身体和生命为代价,英勇破冰的战斗场面。他从心里喜爱这些破冰勇士。这么有灵性的鸟儿,应该爱护它们,保护他们。
签到表:
研讨记录:
(一)、上课教师说课:
第二课时重点从破冰过程入手,找一找老天鹅的动作,引出了天鹅群团结一致的精神,引导学生多形式朗读,加深理解,最后用小练笔的形式让学生对老天鹅的事迹进行回顾、赞颂。
(二)、听课教师评课:
李楚楚:巫老师从扩充题目入手,让学生化身为天鹅,从多角度体会天鹅的想法。文中的一处“石头似的”应让学生自己找出来。
陶崇发:问题导学和小组合作的形式在课堂上有所体现,但似乎在操作过程中遗忘了问题的出发点。“让你最感动的地方”这个问题,在后面的交流中演变为找老天鹅的动作。巫老师抓住了“破冰”的场景进行教学,先是对老天鹅,再是对整群天鹅的描写,但这一过程教师讲解不细致,学生对文本研读不够透彻,导致学生无法真正感动。
王玥:课堂教学应由学生出发,在教学之前,学生懂得了多少老师应该做到心中有数。这篇课文教师究竟想用教材教什么,在听课过程中我没有听出来。找一找,读一读,理解一下,似乎课堂就这么过去了。如果教师立意在品质的感悟,情感的体验,这篇课文似乎也不仅是对天鹅的喜爱和赞美,更是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所以我认为本篇课文应该再去琢磨一下,到底教什么?是一种点面结合的手法,根据上下文理解关键词的方法,还是一种情感的感悟和体验。
上课照片:
研讨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