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南京市江宁区禄口第二小学网站今天是:
聚焦科研新方向 共话发展新起点
——记禄口第二小学江宁区“十四五”规划课题顺利开题
为进一步提升学校教育科研水平,打好学校课题研究的扎实基础,推动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禄口第二小学于2025年3月14日上午成功举办了三个2024年立项的区级“十四五”规划课题的开题活动。本次活动旨在通过专家指导与团队交流,确保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实践性,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力支持。
本次开题论证会邀请了江宁区教科室副主任薛惠、副主任陈林静和科研员董舒琪参与指导与论证。禄口第二小学书记、校长盛书霞、副校长陶崇发、副校长周海波、副校长王晶晶以及各课题组核心成员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禄口第二小学教科室副主任庞琪主持,庞主任对区教科室专家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希望在这次论证会上,专家们能多多提出宝贵建议,推动学校教育科研水平的提高。
随后,三个课题的负责人依次汇报了课题的主要内容,包括关键词界定、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计划及预期成果,并且提出了在开题报告撰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希望专家们能给予点拨。
与会专家对每个课题进行了细致的点评,并提出了宝贵建议。薛惠主任在发言伊始提出,课题研究要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思考和实践。基于此,薛主任对《新时代小匠人:乡村小学全生命周期探究型劳动项目的研究》这一课题给予了肯定,认为该项课题立意新颖,有亮点,有研究点。薛主任针对课题中“全生命周期”这一关键词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全生命周期旨在分年段进行不用阶段的劳动,形成立体化的研究框架,要在过程中不断回应“新时代小匠人”的时代要求。
陈林静主任针对《跨学科学习:农村小学开展“葫芦美育”项目微活动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进行了提亮和增色。陈主任针对课题题目的前瞻性和独创性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课题题目关键词之间的逻辑关系要严谨,要体现“热”点,抓住最新的研究点进行挖掘;建议用“微课程”研究代替“微活动”,将课题整体设计从“活动”上升到“课程”,同时扩大课题的外延,将“非遗传承”作为课题的支撑和载体,让课题研究更有深度和广度。
董舒琪科研员对《模拟生活社交情境活动对促进孤独症儿童社会互动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进行了细致的点评和分析。董老师认为课题题目的表述要主语清晰,表达明确,逻辑连贯,建议将“社交”二字去掉,更为通顺;在已有研究评述板块,建议梳理所搜集到资料的局限性,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有效落脚点;在研究内容板块,建议调整研究思路,按照“分析现状、了解需求、设计干预方案、进行效果评估”四个连贯的研究活动来进行整体设计。专家评议后,薛惠主任就三个课题开题报告中存在的规范问题进行了详细指导。课题组成员与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就课题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专家们耐心解答疑问,并提供了具体的改进思路。
学校书记、校长盛书霞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盛书记代表禄口第二小学课题组全体成员感谢专家的指导,并表示学校定会全力支持课题研究,确保课题高质量完成。同时,她鼓励课题组成员认真吸收专家建议,进一步完善研究方案。
本次课题开题论证会为学校课题研究指明了方向,增强了课题组成员的信心。通过专家的指导,各课题组对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和实施路径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为后续研究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学校将以此次开题论证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教育科研工作,推动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活动深度融合,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